小麦抗全蚀病材料鉴选及转基因小麦对全蚀病抗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shan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全蚀病是由子囊菌门顶囊壳属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 graminisvar.tritici J.Walker.)引起的根部侵染性病害,高效的抗病品种是防治全蚀病根本的方法。本研究对抗全蚀病评价体系进行了优化,并鉴定了不同转基因小麦及人工合成小麦的抗病性,同时讨论了病原菌对转基因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抗性小麦对病原菌生长的抑制情况。研究结果如下:1.对小麦常规材料的鉴定结果进行主成分、相关性和显著性分析发现严重度、黑茎面积、黄叶率和黑茎率与其他指标相关性显著或极显著
其他文献
氮素是水稻生长所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氮素含量的丰缺会造成水稻长势、品质和产量方面的影响。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对水稻氮素营养状况的监测与诊断是现代农业生产信息化的研究热点。本文的研究以大田和盆栽试验为依托,结合高光谱遥感数据信息、生理生化参数,运用统计分析等手段初步明确了齐穗期水稻的敏感波段,分析了齐穗期不同施氮量水平和品种条件下的高光谱“三边”特征及高光谱变量与农学参数间的相关性,比较不同品种和叶位
学位
三叶草为豆科(Leguminosae sp.)三叶草属(Trifolium L.)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是常见的观赏地被植物及优质牧草,具有重要的观赏和生态及经济价值。目前我国广泛种植应用的主要为白三叶草和红三叶草等。变异紫叶三叶草(Purple clover from variants)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王卿研究员2005年从白三叶草中发现叶片为紫色的三叶草的变异株,除具有紫色叶片外,其他性状
学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挖掘作物自身的生理潜力进而提高单产是满足粮食供需平衡的迫切需求,深入探索大穗型小麦产量形成机理可为其高产栽培和潜力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和室内试验条件下,对8个大穗型小麦新品系(参加2009年度陕西省小麦品种预备试验及2010年度区域试验)和多穗型品种西农979(对照)的产量性状以及生育期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
学位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由条形柄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 f. sp.tritici)引起的小麦条锈病对小麦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尽管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环保的方法,然而传统的抗病育种速度往往滞后于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变异速度。小麦抗病基因的克隆不仅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抗病机理,并加快分子育种的进程,而且通过转基因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南京农
学位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其兼具了营养功能与毒害作用,且二者之间的浓度范围较小。在此背景之下,我们既需要通过富硒植物来进行合理的补硒,又需要考虑在补硒过程中硒对植物的毒害作用。本文以小麦为基本研究对象,旨在研究不同价态、浓度的外源硒对小麦生长的毒害作用,并讨论其在小麦体内的迁移规律。同时,考虑不同品种小麦对不同价态外源硒的耐受性,为富硒小麦品种的筛选与推广,提供理论基础。基于试验背景与目的,本文
学位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和工业原料,渭北旱塬作为陕西玉米的主要种植地,干旱少雨制约了该地区玉米发展。因此,通过合理的栽培模式来保证该地区玉米的高产稳产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陕单609为试验品种,在陕西省长武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作玉米试验基地定点试验,设置了等行距(60cm+60cm)和宽窄行(40cm+80cm)2种行距模式;黑色生物降解膜,白色生物降解膜,普通地膜和玉米秸秆4种覆盖物
学位
在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伴随着叶片的衰老。尽可能延长叶片功能期,延缓小麦叶片衰老出现的时间,防止小麦早衰一直是育种学家们关心的问题。逆向衰老小麦的发现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的方案。逆向衰老小麦,旗叶比倒二叶叶色先发生由绿转黄的衰老变化,并由此带来其他生理生态特征显著不同于正常衰老小麦的特点;结果如下:1.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小麦叶片发生逆向衰老有密切关系。叶绿素含量的倒置现象最早发生在花后18
学位
农田蒸散是作物蒸腾和棵间蒸发的总称,是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水循环和水平衡的重要环节,对其进行分项测算和深入研究,对于精确管理农田水资源和合理制定灌溉计划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利用包裹式茎流计和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对黄土塬区冬小麦的蒸腾以及蒸散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天气条件对冬小麦蒸腾速率影响大,不同天气的冬小麦蒸腾速率日变化差异明显,晴天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阴天及雨天则呈现不规则的
学位
氮和硫是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在作物生理功能、形态生长以及产量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探明陕西关中地区夏玉米生长、产量以及氮硫利用对氮肥和硫肥的响应,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单因素氮、硫肥试验)和二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氮硫互作试验),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硫肥及其交互作用对夏玉米植株形态、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群体生物量、籽粒产量以
学位
小麦植株高矮是决定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小麦的育种过程中,不断发现和利用矮秆基因使得世界小麦产量得到了进一步增加。因此,矮秆基因的不断探索、挖掘、鉴定、研究和利用,对小麦高产育种意义重大。本实验选用“华矮01”矮秆小麦和"90592"高秆小麦为亲本进行杂交,配置基因定位群体。用简单重复序列(Sequence Simple Repeat, SSR)技术对矮秆基因进行分子标记,试图挖掘新的矮秆基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