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IGFBP-rP1基因甲基化调控机制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hengfang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直肠癌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化疗、放疗和生物靶向治疗等多种手段的开展,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发病率仍然很高。在中国,大肠癌发病率增长速度迅猛,尤其是苏浙沪三地。检出率低是影响大肠癌早期发现及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因此积极开展结直肠癌发生机制的研究对于结直肠癌的防治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IGFBP-rP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related protein 1)是我们实验室在1999年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法(suppresion subtractive hybridisation, SSH)构建的结直肠腺癌相对正常粘膜(T-N)文库中筛频率较高、在腺癌中高表达的一个基因。IGFBP-rP1又称为IGFBP7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7)、mac25 (meningioma associated cDNA 25)、PSF (prostacyclin-stimulating factor), AGM (angiomodulin)和TAF (tumor-derived adhesion factor).目前认为IGFBP-rP1与多种人类肿瘤关系密切,大部分报道认为IGFBP-rP1在多种人类肿瘤,如脑膜瘤、肺癌、肝癌等中均存在表达下调的现象,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抑癌基因的角色。基因的表达调控主要通过遗传学(genetics)和表遗传学(epigenetics)两种机制实现。遗传学改变是涉及核苷酸序列改变的机制,但是目前只能解释肿瘤发生机制中的一部分原因,表遗传学机制是一种不涉及DNA序列变化的可遗传的基因表达方式的改变,目前认为表遗传学是较遗传学更为常见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许多具有重要功能的基因是通过表遗传学机制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DNA甲基化表遗传的主要方式,是研究得最深入的作用方式,与抑制基因的表达有关,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实验室前期对IGFBP-rP1的表达调控进行了系列探索性工作,结果发现,IGFBP-rP1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和所有5个外显子不存在序列突变,遗传学改变可能不是其主要转录调控机制。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详细研究基因5’端CpG岛中所有CpG位点的甲基化情况,在体内体外试验中均发现结直肠癌中,IGFBP-rP1基因的5’端CpG岛存在异常甲基化,并且第一外显子的异常甲基化水平与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研究表明,DNA甲基化主要通过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 DNMTs)的催化下,利用S-腺苷甲硫氨酸提供的甲基,将胞嘧啶的第5位碳原子甲基化,从而使胞嘧啶转化为5-甲基胞嘧啶。在人类,DNMTs主要有三种:DNMT1、DNMT3a与DNMT3b。DNMT3a和DNMT3b主要是使未甲基化的位点发生甲基化(从头发生甲基化,de novo methylation)。DNMT1则维持相关位点甲基化,并将甲基化信息传给子代细胞(维持甲基化,maintenance methylation)。5’-Azadc等去甲基化药物可能通过抑制DNMTs的活性实现去甲基化。EZH2 (enhancers of zest homologue 2)在肿瘤DNA甲基化中的作用最近受到关注。EZH2是一种转录抑制因子,也是一个组蛋白甲基化酶(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s, HMTs),属于Polycomb group (PcG)家族成员,是Polycomb repress complex 2/3 (PRC2/3)的重要成分。含EZH2的PRC复合物与H3K27包装成一个特别的染色质结构,该结构可能通过募集DNMTs,调控基因发生甲基化。IGFBP-rP1表达还与Rb基因状态有关,IGFBP-rP1低表达的乳腺癌磷酸化RB表达水平较高。RB基因调控IGFBP-rP1表达的确切机制也不清楚。近来有研究表明,RB、E2F可通过调控原癌基因EZH2的表达、影响其与DNMT1的结合来参与DNA甲基化过程。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本课题研究目标为明确RB、EZH2和DNMTs在IGFBP-rP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甲基化调控机制中的作用。我们利用western-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了实验室结直肠癌细胞株RKO、HT29、SW620和SW480中RB. EZH2和DNMTs表达情况,结果在这四株细胞中发现上述基因均有表达,所以采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技术沉默相关基因后,观察IGFBP-rP1转录水平表达改变情况,并利用BSP法检测IGFBP-rP1第一外显子甲基化状态的改变,旨在明确IGFBP-rP1甲基化调控通路。鉴于DNMTs在人类细胞甲基化中的作用,我们将DNMTs作为研究切入点,利用RNAi技术在IGFBP-rP1甲基化程度高且表达阴性的大肠癌RKO细胞系中分别沉默DNMT1、DNMT3b和DNMT3a,并建立稳定转染的单克隆细胞系,但是我们在上述基因单独沉默后并未检测到IGFBP-rP1表达改变。之后我们采取质粒共转来两两沉默DNMTs基因,我们发现在DNMT1和DNMT3b共同干扰的单克隆细胞系中IGFBP-rP1恢复了较弱的表达,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ChIP)结果显示DNMT1蛋白与IGFBP-rP1 DNA第一外显子直接结合而DNMT3b未检测到与IGFBP-rP1的直接作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Bisulfite sequencing PCR, BSP)检测IGFBP-rP1基因第一外显子甲基化改变情况,明确了DNMT1和DNMT3b共同参与了在IGFBP-rP1的甲基化调控中。我们还采用了MTT试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了DNMT1和DNMT3b共同干扰可促进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结合IGFBP-rP1表达改变情况,我们推测IGFBP-rP1表达的恢复很可能参与了DNMT1和DNMT3b表达共同降低后引起的结直肠癌RKO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接下来我们研究具有可调控DNMTs功能的EZH2和RB在IGFBP-rP1甲基化调控中是否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有效沉默EZH2后并未发现IGFBP-rP1表达改变,而RB干扰后IGFBP-rP1有较明显的恢复表达,我们在IGFBP-rP1阴性表达的大肠癌细胞SW620中瞬时干扰RB也发现IGFBP-rP1表达的改变,我们将RB干扰后的RKO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的单克隆细胞系用于检测IGFBP-rP1基因第一外显子甲基化改变情况。我们同样采用了MTT试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了该单克隆细胞株在增殖能力和凋亡的改变,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B干扰组凋亡率显著升高,细胞增殖能力下降。ChIP结果未发现RB与IGFBP-rP1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我们发现在RB干扰的单克隆细胞株中DNMT1和DNMT3b均有明显下调,我们推测RB可能通过调控DNMTs家族来改变IGFBP-rP1基因第一外显子甲基化情况,进而改变IGFBP-rP1表达。通过对结直肠癌IGFBP-rP1基因甲基化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DNMT1和DNMT3b共同参与IGFBP-rP1基因甲基化调控,并且DNMT1蛋白与IGFBP-rP1基因有直接的相互作用。2.结直肠癌RKO细胞中未发现EZH2对IGFBP-rP1基因表达有明显的调控作用。3.RB参与IGFBP-rP1基因甲基化调控作用较明显,可能通过调控DNMTs家族来实现。
其他文献
1病历摘要患者,女,40岁,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2 d,腹痛8 h入院。查体:腹部膨隆,腹肌紧张,全腹压痛,伴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活跃,诊断性腹腔穿刺可抽出浑浊血性液体。
新时代背景下科研是创新的动力源泉,如何破解难题,促进科技工作,是当前科技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农业院校更应加快推进"放管服"工作的落实,对教科研领域相关制度进行统筹考虑
会展业作为“朝阳产业”、“无烟产业”正以其不可替代的崭新的形象,迅速崛起并成为第三产业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新兴行业。本文通过分析山东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发现了山东会展业
目的:探讨MMP-9与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的相关性,为合理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对照组
针对塔中地区溶蚀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极强的特点,充分利用多种地震信息,高度综合地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将传统的"相控建模"思想引入碳酸盐岩储层建模当中,提出
目的:研究第二产程初期蹲式体位对第二产程时间的影响。方法:将分娩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第二产程按常规体位半卧位屏气用力。当宫口开全时取半卧
目的:研究不同针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疗效。方法:在统一诊断标准以及入选标准的前提下,152例患者随机分为体针组(A组)、体针加头皮针组(B组)、体针加腹针组(C组)、体针加头皮针
高中生物课程是高中学习领域中的一门比较抽象的基础学科,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上追求“少而精”,将重要的内容经过压缩提炼形成生物学核心概念,从而使得有些核心概念呈现出比较强的抽象性,而对复杂抽象概念的学习学生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困难,基于此,本研究提出“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期望本研究能为广大生物教师在进行核心概念教学中提供一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本研究先对核心概念进行确定,将结果编制成问卷形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