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被退化、沙化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植被退化、沙化现象尤为严重。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干旱半干旱草原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制约重要因素。为科学制定植被退化、沙化的预防对策及措施,合理利用区域草地资源,科学的保护草地资源,保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实时准确掌握植被退化、沙化状态。
本文以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的正蓝旗为例,基于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HJ)CCD数据以及LandSat ETM+数据,采用遥感影像处理和定量分析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正蓝旗的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利用植被归—化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估算模型——象元二分模型,建立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和LandSat数据的植被覆盖度模型。在确定模型参数时,采用提取纯净象元法,确定纯植被象元和纯土壤象元的NDVI。根据NDVI易受土壤形态和植被类型及结构的影响,将研究区按照不同植被和土壤类型分为南北两部分,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基于上述模型计算得出正蓝旗地区从2000年到2009年的9年间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正蓝旗地区植被覆盖转变类型中退化的面积与恢复重建的面积差不多,分别为2232.5km2和2228.3km2,占总面积的22.4%和22.2%左右。植被退化类型主要分布在南部的低山丘陵地区,恢复重建类型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尤其是其西北部地区。造成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气温升高,降雨减少,导致相对湿度降低,不利于植被生长。二是,人口增加,经济发展造成草地的巨大负担。但是,9年来,正蓝旗地区通过围栏禁牧、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保护和促进植被的重建,所以植被恢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