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生”(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是一个中国特色的概念,我们认为民生普遍的含义是指关乎最广大民众根本利益的生活和生计,包括基本生存和生活状况,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而作为一种生活状态、意识观念和制度文化存在的历史产物,它反映的是不断变迁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社会背景之下的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的普遍需求和权利体现的意义。民生问题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是民生投影在社会问题(social problem)中的那一部分。应该说马克思所有实践性、批判性理论的内容中始终贯穿了民生思想,其源起于无产阶级的民生现实,旨归于全人类解放的理想并终生为之努力奋斗的人生都彰显了一种关怀:对生命个体最初的人性关怀和对人类整体终极的价值关怀。在具体论述其民生思想时,马克思首先确立了民生主体,然后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下不合理的异化民生状态的揭露和根源的批判,指出改变这种民生状况的路径,即只有联合全体无产阶级来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抗争,通过创立无产阶级政权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全人类的理想民生。当下中国社会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逐渐摆脱了贫穷落后状态进入了关键的社会调整转型时期,无论是制度结构还是思想观念的转变都充满了深刻而复杂的矛盾,随之而来的就是民生问题的丛生和多元化,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民生诉求不断丰富和凸显,“民生”成为了时代焦点和呼声。基于中国当下种种民生状况不合理的现实存在,我们理应从“时代精神精华”的马克思思想中去探析其有关民生的丰富思想内涵,将其中合乎时代发展、合乎中国国情的那部分精华提炼出来,以期为我国当下的民生建设提供富有意义的重要启示。全文除绪论外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民生何为,第二部分为马克思的民生思想解析,第三部分为马克思民生思想的中国化,第四部分为当下中国民生现状及马克思民生思想的时代价值和启示。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和材料相结合的方法、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