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快速发展既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同时也带来了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国家陆续出台相关卫生政策,最终目的是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新医改以来,我国公共医疗服务在某些方面虽取得了成效,但不可回避的是“看病难”等问题仍然没有良好解决,其中较为明显的就是我国医疗资源存在分配不均等的问题,特别是优质的医师资源,高度垄断等问题突显。医师作为医院提供服务的核心和主体,承担着保障人民健康的重任,医师多点执业恰好是满足人们医疗需求,保证人人享有公平医疗服务的有力举措。因而,探索我国医师多点执业运行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优化策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在文献与理论研究的基础提出了医师多点执业过程中的政策因素、组织因素、人员因素与实施效果和医师多点执业行为之间作用关系的理论假设,并以此为基础上提出了医师多点执业影响因素对医师多点执业行为影响的结构模型。其次,本研究根据理论假设设计问卷,通过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对变量进行了筛选,利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用AMOS 20.0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医师多点执业行为能力有待加强,在多点执业过程中有切实的需求。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因素、医师多点执业组织因素、医师多点执业人员因素对医师多点执业实施效果存在直接影响,并通过其中介作用对医师多点执业行为起间接作用。最后,根据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本文从政策配置、组织配置和人员配置三方面提出医师多点执业的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