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但在全国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严酷的自然条件和不当的人为干扰,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水严重,生态平衡失调,严重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和全国的生态安全。为此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提高植被盖度和恢复生态的工程,然而这些工程是否实现预期目标,尚需科学评估。目前国内研究均已大尺度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或者恢复理论研究为主,而基于小尺度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综合效益评价较少。本研究以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榆中县韦营乡为例,研究了小尺度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取得如下结果:1构建了小尺度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1个总体层指标,3个状态层指标,5个变量层指标,20个要素层指标。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赋值的方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2定量评估了榆中县韦营乡退耕还林还草人工植被的涵养水源、保护土壤、固碳制氧、净化环境、改善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该乡退耕还林工程获得的总生态价值约为1420.89万元,其中保护水土价值为2.98万元,保育土壤肥力价值为44.62万元,固碳制氧价值1359.8万元。3剖析了退耕还林还草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规划滞后,急功近利;(2)经济林比重过大且结构趋同;(3)政策和制度不完善;(4)地区发展目标与国家目标不一致;(5)后续产业模式不明晰。4提出了提高评价退耕还林还草综合效益准确性的对策,主要包括:(1)结合评价地区环境背景,尽量采用统一且普遍使用的指标;(2)采用长期定位监测和“3S”技术的结合,实现同尺度综合效益评价的快速和动态;(3)构建小尺度退耕还林还草综合效益监测网络平台,提高可信度。(4)多学科交叉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