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酶,酶的活性与生物的代谢密切相关。磷酸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从低等生物大肠杆菌、酵母到高等动植物组织、体液。它催化各种磷化合物的水解,是生物磷代谢的重要酶类。目前,表面活性剂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对环境存在一定的影响,成为一种环境污染因素。表面活性剂能影响磷酸酶的活力和构象,从而使生物正常的生理活动和物质代谢受阻。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选择酸性磷酸酶为对象,详细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对其的影响。 本文首先研究了酸性磷酸酶的基本性质和一些常见的变性剂对其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麦芽酸性磷酸酶催化反应最适的pH为5.5,最适反应温度为40℃;重金属离子汞、铜、锌和变性剂脲均可抑制麦芽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并破坏酶的局部或整体构象;酶功能基团的化学修饰实验结果表明精氨酸、色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残基可能是麦芽酸性磷酸酶活力的必需基团。 将表面活性剂SDBS、SDS和CTMAB添加于2种性质不同的土壤中,考察其对土壤酸性磷酸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期内,SDBS和SDS对土壤磷酸酶活性有抑制作用;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出现了激活效应。相对于SDBS和SDS来说,CTMAB对土壤磷酸酶的影响较弱且基本为激活作用。表面活性剂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与土壤的有机质、肥力等密切相关,一般而言,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磷酸酶活性较高且更能保护其不受外来污染物的影响。 土壤酶一般以固定的形态存在于土壤中,污染物作用下酶的活性构象变化机理研究显得尤为困难。因此,为了探讨表面活性剂对土壤酸性磷酸酶的影响机理,本文尝试将溶液构象方法应用于土壤酶学研究当中,以麦芽酸性磷酸酶为模型物(土壤磷酸酶主要来源于植物),在对其基本性质进行探讨的基础上,运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现代分析技术研究表面活性剂作用下麦芽酸性磷酸酶的溶液构象变化。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SDS、SDBS等引起酶分子色氨酸、酪氨酸残基微环境产生变化,致使酶活性中心的构象发生改变,进而对酶的催化活性产生影响。SDS、SDBS、CTMAB可能是通过与土壤中少量自由态酸性磷酸酶和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量吸附态酶的活性部位结合影响酶的构象进而影响酶活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