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插齿机床是重要的齿轮生产设备,在加工的大型内齿圈零件拥有远高于其他齿轮制造设备的效率与灵活性。插齿刀具上的切削冲击大,刀具极易磨损,因此刀齿表面覆有强化涂层,提高刀具耐磨性。当强化涂层磨耗尽后,刀齿进入异常磨损状态。随着钝化的加速,切削冲击力与摩擦力大幅增加,若未及时检出异常磨损的刀齿,则会影响成品齿轮的质量,甚至引发刀具烧伤、机床损坏等严重生产事故。为实现在工业环境下实时监测插齿刀具磨损状态,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插齿机床是重要的齿轮生产设备,在加工的大型内齿圈零件拥有远高于其他齿轮制造设备的效率与灵活性。插齿刀具上的切削冲击大,刀具极易磨损,因此刀齿表面覆有强化涂层,提高刀具耐磨性。当强化涂层磨耗尽后,刀齿进入异常磨损状态。随着钝化的加速,切削冲击力与摩擦力大幅增加,若未及时检出异常磨损的刀齿,则会影响成品齿轮的质量,甚至引发刀具烧伤、机床损坏等严重生产事故。为实现在工业环境下实时监测插齿刀具磨损状态,本文提出了基于工况感知与仿真相结合的插齿刀具状态监测方法,具体工作如下:针对传统插齿过程监测的测力仪、声发射采集设备难以融入工业环境的问题,分析插齿刀具磨损的物理表征,提出将电流与振动信号相结合的测量方法,并搭建传感器信号采集试验台,实现了插齿切削负载的间接测量。针对插齿过程的传感器原始信号成分复杂、随机干扰多的问题,提出基于时频谱熵分析的噪声滤除方案,对振动信号进行提纯。对预处理后的振动与电流信号进行趋势分析,获得了能够反映切削负载强度变化的信号特征。针对插齿切削过程导致监测对象实时改变的特殊性,提出了采用几何切削仿真实时追踪被测刀齿的方法,并创新地提出基于仿真切屑体积的信号特征分解方法,实现传感器对逐个刀齿的分时复用,将监测对象转化为相互独立的刀齿。并对刀齿的特征序列进行二次提取特征,获得刀齿的磨损状态特征向量表,作为辨识模型的输入。最后对本文提出的方案进行验证。在符合刀具监测基本物理原理的前提下,基于特征的物理意义选用合理的有监督学习模型,筛选出基于AdaBoost算法的刀齿异常磨损状态辨识模型,该模型在各工况下准确率均大于97%。最终基于该模型对整把插齿刀具进行磨损评估实验,模型对异常磨损刀齿的定位结果都最大误差在±1齿以内,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有机太阳能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分别具有能源转换和储存功能,是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聚合物界面修饰对于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及锂离子电池界面的电荷传输均有调控作用。聚乙烯亚胺(PEI)具有丰富的胺基,可以改善界面电子和离子的传输特性。本论文将PEI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界面修饰以及锂离子电池硅负极的粘结剂的修饰,提升这两类器件的性能,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由于PEI中的胺基易与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发生Michael
由于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使得具有节能环保优势的新能源汽车受到各国政府和汽车行业的高度重视,并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政府的激励政策下,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产销量和保有量逐年上升,但由此也带来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决策问题。如何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闭环供应链进行有效管理是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鉴于此,本论文在系统梳理和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博弈论方法从运营
焊接机器人是从事焊接作业的工业机器人,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自动化设备。作为近代焊接技术的一项重要发展,它不仅可以提高焊接生产效率和焊接质量,而且还大大改善了生产条件。焊接机器人工作站通过智能化功能的拟人手臂、手腕和手,实现工件的点焊及弧焊全过程。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和实例分析,介绍了焊接机器人在制造钢构件中应用的工艺要求、程序编程和工作流程,结果表明焊接机器人重复精度高、焊接效率是手工二保焊的2.25倍
煤燃烧过程中,砷(As)、铅(Pb)等有毒元素会以As2O3、PbO和PbCl2等形式释放到烟气中,如以气态、细颗粒态形式排放到大气环境中,将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矿物组分对气相砷、铅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且原料丰富,被广泛研究。然而不同矿物组分对砷、铅作用机制有较大差异,且吸附过程中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目前对于矿物组分控制燃煤砷、铅排放机制尚无统一的认识,对工业应用指导作用不足。本论文以实验为
青光眼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公认的是眼压病理性升高和异常波动是该疾病病情进展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且比起单个眼压数值的升高,眼压的异常波动对于疾病进展的影响更大。研究表明,不仅人的眼压存在昼夜节律波动性,大鼠的眼压也具有昼夜节律性波动的特征,且昼夜环境的变化可引起其活
生物质细胞壁的复杂结构形成酶解抗性屏障,导致生物质无法被高效水解为可发酵底物用于生物炼制。开发生物质的规模化生物炼制技术,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哪些结构构成了生物质的抗性屏障,二是如何开发针对性的预处理手段,解除抗性屏障。本论文以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 BP3)预处理解除麦秆抗性屏障为出发点,采用细胞壁结构半定量分析方法,解析抗性屏障解除的关键结构变化;进一步通过分泌蛋白
中国居民消费不足和高储蓄率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在当前国际形势充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不断扩大内需市场、努力畅通国内大循环,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而促进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的根本。居民消费总量不足和消费结构不平衡是中国居民消费的典型特征,中国居民社会保障水平低、居民面临着很大的收入风险和医疗支出风险,中国老龄化压力加大、不平等程度加剧,这些都是进一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关键。深入研究居民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在许多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基因的复制、转录翻译和调控、细胞信号转导、免疫识别、细胞运输、反应催化等。结构决定功能,确定由蛋白质–蛋白质互作而形成的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对于深入理解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背后的分子机制,促进药物的设计和研发,从而治疗相关疾病,改善人类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实验解析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结构存在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蛋白质–蛋白质对接成为了
信息技术与税收征管的深度融合是大数据时代实现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选择和必然要求。尽管已有研究强调了税收征管技术在提高征税能力、提升征管效率中的重要作用。但总体而言,税收征管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尚未得到全面、客观的评估。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在税收征管中的应用与推广能有效打破与纳税主体及第三方的信息壁垒,通过掌握更多的涉税信息形成“税法威慑”,进而有效减少企业逃税、尽可能做到“应收尽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