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迄今为止,有关痔的临床治疗措施有许多种,当出现临床症状且相对严重时多需要行手术切除,预后效果较好。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为外切内扎法,该方法虽然是以往痔疮治疗的常用手术方法,但却存在很多临床弊端,例如常常引起术后出血、术后疼痛并且容易再次复发。如今痔病治疗把保证临床疗效的条件下尽可能不破坏肛门的各种功能,减少并发症出现,同时尽可能缩短治疗时间,降低病人疼痛,节约治疗成本等为发展方向。本课题主要介绍应用对痔动脉缝扎悬吊术的方法进行痔病的治疗。理论上该手术先对痔动脉进行缝扎,不但可能有效预防手术以后脱核期间出血,而且可能降低手术时出血。同时行悬吊,上提于肛垫上缝扎并没有破坏肛管,能预防手术之后肛门水肿及肛管缩窄。手术之后不用扩肛也可很大程度上降低病人的疼痛。由于悬吊作用使得外痔减小,外痔多可不进行处理,若对外痔进行处理,手术切口也会较小,因此可能会缩短疗程。本文主要探讨该手术是否能解决引起痔的两大主要病因,同时明确能否产生上述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均无其他基础疾病患有脱垂性痔疮患者分别采取不同手术方式,其中采用保留肛管的痔动脉缝扎悬吊术治疗58例,将该组设为实验组。剩余的52例采用传统的外切内扎术进行治疗,该组设为对照组。术后观察两组术式的临床总疗效,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疼痛情况,创面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肛门功能和肛门坠胀情况,在监测上述各项指标的同时观察这两组患者分别经两种方法手术后存在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采用保留肛管的痔动脉缝扎悬吊术,术前常规禁食水,灌肠清洁肠道,手术区域备皮,麻醉成功后对痔动脉进行悬吊缝扎,将痔动脉的缝扎线与痔组织根部的缝扎线进行结扎使悬吊形成。对照组采用外切内扎法,术前常规禁食水,灌肠清洁肠道,手术区域备皮,麻醉成功后沿痔组织的边界行―V‖字形切开,剥离痔组织于齿状线以上约0.5cm为宜,痔组织的根部用7号线进行结扎,将结扎处上约三分之一的痔组织存留。实验组58例中一次性治愈48例,9例显效与1例有效,再次将显效与有效的患者行痔动脉结扎悬吊后均痊愈。术后1个月出血积分为0.21±0.51;术后痔核脱出积分为0.49±0.87;术后肛缘水肿积分为1.29±0.91;术后三天排便情况积分为0.93±0.65;术后发生肛门狭窄和肛门失禁均为0例;术后肛门坠胀为5例。对照组52例,一次性治愈40例,10例显效与2例有效,再次将显效与有效的患者再次治疗后痊愈。其中,术后1个月出血积分为0.30±0.49;术后痔核脱出积分为0.42±0.73;术后肛缘水肿积分为1.97±1.25;术后三天排便情况积分为0.86±0.73;发生肛门狭窄1例、肛门失禁为0例;术后肛门坠胀为6例。经统计学分析,以上各数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实验组术中出血积分为4.19、术后肛门疼痛积分为3.81±2.26、排尿积分为0.41±0.57、术后三天出血积分为0.32±0.59、手术用时为20.15分钟、平均住院时间为9天、创面恢复平均时间为11.03天;对照组术中出血积分为10.01、术后肛门疼痛积分为6.32±2.91、排尿积分为1.26±0.72、术后三天出血积分为1.75±1.57、手术时间为29.31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2.11天、创面恢复平均时间为19.77天。经统计学分析,以上各数据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对于脱垂性痔病的治疗,应用痔动脉缝扎悬吊术和应用传统的外切内扎术在临床疗效上观察比较,两者基本相似。痔动脉缝扎悬吊术的特点是手术期间及手术之后的出血量均较少、手术之后发生肛门疼痛及尿潴留均较少,相应使伤口恢复时间、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长都较之缩短。因此,对于Ⅲ期脱垂性痔病的患者,选择痔动脉缝扎悬吊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也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