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的区域效应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旅游产业与区域发展互动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需要学术界对旅游产业区域效应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实践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从区域的角度研究旅游产业效应,具有广泛的实践基础和实践需求;旅游区域效应的特点一般根据所选研究区域的空间尺度的不同表现出来,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旅游目的地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效应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不仅能够使决策者对旅游目的地产生效应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全局性的把握,也能为未来的战略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分析的依据。本文在研究方法上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将旅游产业发展与区域效应结合研究,系统揭示旅游产业区域效应的机理,以东中西部三大地带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效应的差别、具体表现、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理论方面了解国内外有关旅游产业区域效应研究的最新进展,从旅游业发展及旅游产业区域效应的主要状况及两者联系的角度进行研究,力求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区域效应影响机制的研究。实证研究以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为例,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东中西部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效应的指标权重,并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应用协调发展度比较三个地区的和谐度指标。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对国内外现有文献的相关理论及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合述评。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框架、研究方法、创新及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旅游产业效应研究的理论基础。从乘数理论、外部性理论、社会交换理论、旅游承载力理论、协调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不同的角度与层面分析、总结旅游产业区域效应的基础理论,为本文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与支撑。第三部分旅游产业区域效应的理论研究。首先对旅游业、旅游产业效应、旅游产业区域效应概念进行基本阐述,其次分别分析了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内涵与作用机制,进而引申出区域旅游经济效应、社会文化效应、环境效应的具体表现。第四部分对我国旅游产业区域效应以东中西部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东中西部旅游业发展优势、现状及前景作了初步论述。在实证论证中,计算了旅游总收入对GDP的贡献率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系数、就业弹性、就业贡献率等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指标权重,建立指标体系,对东中西部区域2004-2006年三年的旅游效应协调发展状况作纵向定量研究,进行评价和比较,并根据所得结果提出调试对策。第五部分现有研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总结本次研究的成果、存在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其他文献
阿格妮丝·赫勒是布达佩斯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也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学者之一。她以当时濒临解体的东欧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为立足点,站在人本主义立场上,通过对马克思关于
简述光触媒作用的原理和杀菌机理,并对其在纺织、建材、空气消毒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光触媒具有比较显著的抗菌杀菌效果。同时简要介绍光催化在饮用水净化中的
本文题目也许会使人们在脑海里形成一个由高度抽象概念所分离出的矛盾想法,而这个想法与之前所提及的具体案例形成对比。若要理解我们所研究的案例,那么必须先彻底分析清楚以
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管理学中事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对策,为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精细化,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开展全面的风险、危险源辨识,制定安全控制措施并评价现有教育培训体系优
目的观察贝复新联合红光照射在激素依赖皮炎恢复期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4例激素依赖皮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予贝复新单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红
列宁的社会主义学说博大精深,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是关于“渐进发展”的理论。所谓“渐进发展”是指在经济建设中采取缓和的办法,逐步地推进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或者是社会主
卡尔·施米特的政治思想在世界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施米特本人经历了二十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尤其施米特在纳粹德国的那段不平凡的经历更是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这为他
孙中山与毛泽东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两位最重要的革命领袖在中国革命发展道路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脚印,一个带领人民推翻中国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封建王朝,建立了象征着民主平等的
乔尔·克沃尔(Joel Kovel)是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作为绿党总统候选人参加2000年美国总统竞选,其理论和实践在当代美国绿色运动中产生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