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郁达夫前期小说的解构青春现象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ie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民初以来,从梁启超的“新民”召唤到陈独秀、李大钊等的“青春”言说,“青春想象”逐渐成为启蒙狂热时代建构现代民族国家和个人主体这一社会思潮的重要表现形态。1921年起,郁达夫创作了一系列以留日青年的生活经历为题材的小说,成功闯入“五四”文坛。这些基于个人生命体验的文学创作却呈现出对“五四”“青春想象”的质疑与解构。基于此,本文除绪论和结语部分外,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及郁达夫前期小说中现代民族国家想象问题。小说中的知识青年大多原本怀揣实业救国的个人抱负东渡求学。然而,留日期间他们在学业上无心学习、沉迷文学,这与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为典型代表的东洋派留学生弃“医”(科学)从“文”(文学)的人生经历构成某种内在呼应。这种弃“医”从“文”获取现代启蒙精神的职业转向,源于日本体验和传统文化等因素的交互影响,既彰显了东洋派留学生的复杂心路历程,也渗透着有关现代中国的民族国家想象问题。第二部分论及郁达夫前期小说中现代个人主体建构问题。小说中的知识青年在西方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逐渐觉醒。然而,觉醒后的他们却困窘、孤独、放纵,“梦醒了无路可以走”。“五四”“青春想象”所召唤的是有着自觉自任的“新青年”,但郁达夫前期小说通过“作家自叙传”的“生命表达”,塑造了一批孤独沉沦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这种创作与理论上的差异性源于作家个体复杂的生命体验,既显现了作家创作的复杂动因,也包含着作家对于“五四”青春启蒙的复杂心态。第三部分论及对郁达夫前期小说解构青春现象的反思。郁达夫以“解构青春”的个性书写闯入“五四”文坛,却赢得国内青年的赞誉并引发“郁达夫热”。这一现象根源于原本脆弱的五四思想启蒙终结之后青年生命体验的互联互通,也显现了郁达夫小说之于“五四”青春理论的反讽意义。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风起云涌和阶级斗争学说的引进传播,郁达夫亦由个人的青春言说转向对农民、大众文艺的倡导,但其后期创作已无法完成对理论倡导的有效支撑,文学史影响不及前期小说。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临床常用的利多卡因含漱法、雾化吸入法、镜下滴注法的麻醉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呼吸内镜室2013年8月至2013年10月首次行电
中国民航业经济性垄断行为背后存在着坚实的管制力量作为后盾,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上未明确反垄断执法权对管制权的优先性,也未明确除外适用的清晰范围,由此造成了
<正>京政发[2014]13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现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年)》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提升规划(2014
<正> 慕尼黑堪称博物馆的王国。一个只有100多万人口的城市,在地图上标明的博物馆就有40多个,平均3万人一个。什么古代艺术博物馆、现代绘画博物馆、雕刻馆、民族馆、狩猎捕
目前我国羽毛球运动在普通高校的开展与普及,使得高校羽毛球运动也逐渐成为主流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且参与人数以及学生们喜欢人数也颇多,随着这样一个趋势学校羽毛球运动队的
一、隔代教育代替了亲子教育现代社会存在着一种流行时尚,隔代教育取代亲子教育,年轻父母独立抚养孩子似乎成了一种奢侈。许多家长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侥幸甚至是无奈的心
近代中医院校建立后,为适应院校教育的需要,中医教育者探索并编写了多种编写体例的《内经》教材。大致可以分为"用西医知识改编"和"辑要分类编写"的两类《内经》教材。前者以
本文论述了聚合物材料的表面张力实验测定与理论计算方法,以及温度、相变与结构等因素对表面张力的影响。最后讨论了聚合物材料的表面改性方法及效果。
思想品德课是初中阶段德育的主要渠道,它承载着帮助青少年确立正确的为人准则和理想信念的重要导向作用。《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实现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任务,最重要的前提是要使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理解课程内容。因此教师应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
随着世界形势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日益成为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文章对何为网络攻防、网络攻防典型案例、网络战争及其相关事件进行了分析,对如何确保我国的网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