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老图书馆使用后评价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jenny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大学的前身是1893年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自那时起,学校即设有图书室。后来经过漫长的发展,直至1935年学校在多方努力下落成了空间流线组织符合现代功能的图书馆,即武汉大学老图书馆。它自建成至今一直在使用中。2012年老图书馆经过一次大型修缮后,目前作为包含多种功能的校史馆进行使用。本文在解读老图书馆历史及设计的基础上,调查研究其现阶段保护修缮与使用情况,并以主客观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建筑本体、内部空间及周边环境进行系统地科学分析,以对其保护与再利用的合理性进行研究。武汉大学老图书馆使用后评价(Post-occupancy Evaluation)研究立足于现实情况,并结合相关经典理论与科学研究方法,力求达到客观与完善的调查结果。本文第一部分对国内外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发展、使用后评价理论的成熟过程及武汉大学老图书馆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第二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从历史的角度对武汉大学老图书馆的建设缘起、设计特点及保护与再利用现状进行阐述与分析,为后文的评价过程做出铺垫。第三部分是武汉大学老图书馆使用后评价框架的建立,本文评价体系的建立结合历史建筑的价值评估、使用后评价的基本方法及建筑自身特点,提出从历史文化要素、物质环境要素、使用者要素三方面对建筑各部分进行评价。第四部分是评价的具体实施过程,采用实地记录、问卷调查、访谈及使用者行为观察等方法进行详细地调查。实施的过程将客观数据收集与使用者主观评价两方面相结合,使其相互补充相互验证以得到更加准确的评价结果。最后一个部分是对老图书馆使用后评价的总结,根据前调查结果,本文对建筑空间的主要使用部分的保护与再利用现状做出综合性评价,并针对分析结果中体现的一些共性问题,从历史的可读性与继承性、空间模式与功能契合度、建筑性能与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改善建议。武汉大学老图书馆的个案研究本身具有现实意义,也为历史建筑再利用设计的适应性与合理性带来反馈性探索。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是一个反复渐进的过程,以使用后评价的方法对其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有利于发现其修缮保护设计及管理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完善未来的保护与发展。
其他文献
当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转播更加便捷,信息技术已走进了千家万户,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也渐渐的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采纳。信息技术教学已成为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它在发散学生思维、转变行为方式、增强科技的理解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学是科技的产物,它的良好发展有助于培养更加全面的学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使得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工
【摘 要】教化伦理学关注塑造人的内在精神结构,而非追求外在的道德知识,所以教化论是建构生态文明伦理内涵的最优选择。生态文明有着内外伦理向度关系,其伦理内涵的实现路径就是对人进行教化。  【关键词】生态文明伦理 伦理建构 教化伦理学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2013年度项目《生态文明的伦理内涵建构研究》(编号ZX1309)。  一、生态文明的伦理向度关系  生态文明社会是包括“人”、“经济社会
以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黄肉新品种‘金圆’果实为材料,通过低温贮藏实验(1℃±0.5℃,相对湿度90%~95%),系统研究武汉和六盘水所产‘金圆’果实的生理指
硅钢废钢在碱性感应炉中,经单渣法、双渣法及Si-Ca线脱S剂等三种工艺方案试验,取得了脱S率平均达40%、52%、68%的良好效果。可以生产出≤0.010%以下S含量的优质硅钢,对节约资源和利用硅钢废钢生产优质硅
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SPME-GC-MS)结合电子鼻、电子舌技术对四组羊肉发酵香肠样品(对照组、发酵剂组、VC组、VC+
期刊
根据山西铝厂拜尔法工艺对铝土矿的要求,对晋豫铝土矿进行专题研究:铝土矿资源调查;矿石物质组分的研究;矿石加工性能试验。从而得出结论,建议山西铝厂在收购铝土矿时,把山西境内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类软件。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是完全自主定制开发的MIs_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
设备管理是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管理好施工设备,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对于降低工程成本,不影响工程进度有很大作用,以"陕西化建为例"对设备管理做系统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