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f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存款准备金是我国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中央银行已累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5次,总调整幅度达160个基点,其变动之频繁,调整幅度之大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伴随着存款准备金政策的频繁使用,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在这期间,商业银行纷纷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越来越重视以中间业务为代表的非利息业务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构成中,净利息收入的占比逐年下降。发展非利息收入,进行收入结构转型,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的共识。学术界关于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渐渐增多。
  总览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讨论商业银行的微观特征对其收入结构的影响,其研究的理论基础源于与我国货币政策迥然不同的西方国家。在以美国、欧盟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法定存款准备金就不再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仅作为维持银行流动性和结算需要的工具。而与此情况不同的是,在我国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中,存款准备金政策一直以来都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受关注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因此,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影响因素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货币政策,尤其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与其他国家不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是否会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产生影响,是本文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本文以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作为衡量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指标,阐述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影响的作用机理,并通过建立商业银行简化的资产负债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得到在满足假设的前提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对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产生影响的结论。在实证中,通过对样本的分组检验,可以看出,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影响大于城市商业银行。除此之外,本文的研究表明,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还受到存贷利差、存款规模、所有者权益和非利息收入这四个因素的影响。总之,本文不仅从理论上阐释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影响的作用机理,建立了简化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模型,还从实证研究中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具体地,本文包含如下几个部分:
  首先,本文在第一部分中介绍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了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并介绍了文章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从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这两个角度分别介绍了国外和国内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评述。
  其次,是本文相关的制度介绍和概念阐释。第三部分介绍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在全球几个典型国家的发展变化,以及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情况。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自1984年以来共进行了46次调整,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中央银行集中资金的手段,一般性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一般性与结构性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和支付清算保证三个阶段。由于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客观需要,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面临约束,加之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特殊金融环境为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使用创造了条件,我国的存款准备金政策成为了使用频繁的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第四部分对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进行了界定,确定从资本消耗视角对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进行研究,将商业银行收入分为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并以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作为衡量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变量。此外,该部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现状,并与美国商业银行进行了对比。由于宏观层面经济、制度、法律法规以及微观层面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战略的差异性,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国别差异显著,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已经接近45%,近两倍于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目前水平。
  接着,在理论基础部分,本文阐述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影响的作用机理: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会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产生影响,促使其改变资产结构,而资产结构的改变又导致其收入结构的转变。此外,本文建立了商业银行简化的资产负债模型,得到:在满足假设条件的前提下,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受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时,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下降。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还受到存贷利差、存款规模、所有者权益规模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根据理论模型,本文从实证的角度检验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影响。通过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选取我国1999年至2013年共32家商业银行(分为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两类)的微观年度数据进行研究。实证检验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影响的检验;二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影响的差异性检验。最终得到了如下三点主要结论:(1)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会导致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占比的下降。这与之前的理论分析相一致。(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影响大于城市商业银行。(3)存贷利差、存款规模、所有者权益和非利息收入这四个因素也对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产生影响。
  最后,本文对前文得出的主要结论进行了概括,并从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商业银行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我国的货币政策当局应实行差异化的存款准备金调控政策和动态的监管政策,并强化存款准备金和利率政策的协调机制。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扩大资金来源,优化流动性管理,转变经营观念,调整收入结构,完善内控制度,防范经营风险。
  本文在对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创新性地探究了我国特色的货币政策变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影响。此研究不仅有助于剖析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传导机制,提高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政策效力,而且有助于商业银行更灵活地进行资产负债管理,转变经营理念,为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此外,本文在实证研究中选取了我国32家商业银行,涵盖四大国有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并将样本分为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两类,进行分组比较研究,检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影响是否具有差异性,使研究更全面,结果更具说服力。
  由于作者的能力有限,本文仍存在一些局限,未来需要做很多进一步的研究,如使用季度数据,更准确地反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扩充样本数据,对商业银行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完善理论模型;使用更复杂的计量模型等。
  虽然本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本文关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影响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创性,研究结论无论对于货币政策层面还是商业银行层面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其他文献
1990年11月26日,中国资本市场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了新的春天。相继的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开张,至此,以大盘股为代表的上交所、中小公司为代表的深交所两大证券交易所格局形成,从此,中国的众多公司有了一个自己的融资平台。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到2014年底,上交所上市公司总计达到998家,总市值也达到24.4万亿元,融资规模在全球交易所
报纸
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我国资本市场得到了极大的松绑,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上也掀起了一股企业并购重组的浪潮。而在众多行业之中,军工行业的并购重组频率最为频繁。  上世纪80年代,西方军事强国的军工行业开始了一轮以资产证券化为核心的并购重组浪潮。到2002年底,美国形成了五大军工集团,其资产的证券化率达到80%。中国为了加强自身国防建设打造现代化军队以及合理利用军工行业资源、避免重复
会议
证券行业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核心角色,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证券市场由最初单一的业务发展模式走向了多样化的业务发展道路。2010年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打开了券商创新业务的大门,随后新三板、中小企业私募债、股指期货、股票回购业务创新业务接连推出,使我国券商行业在四年间,由单纯依靠传统业务带来收入的同质化竞争,到不断开拓新市场多样化差异化发展的新局面。  2015年是改革的一年,目前我国证
期刊
报纸
期刊
期刊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