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型Co-M-B(M=Fe、Mo)催化硼氢化钠水解制氢性能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kai9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传统化石能源的大量采用和即将面临的能源短缺,氢能被选用为有潜力的能源载体。化石燃料制氢等方法制取氢气会造成大量污染,利用催化剂催化硼氢化钠(Na BH4)水解产生氢气已经被人们广泛关注。贵金属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但是有限的资源和较高的成本限制了它的大规模使用。所以,开发非贵金属催化剂成为首要任务。本文制备了两类不同的负载型催化剂。一类是全部采用非贵金属材料制备了单载体(泡沫铜)Co-Fe-B/泡沫铜催化剂,另一类是在此基础之上引入光吸收材料制备了双载体(泡沫镍和g-C3N4)g-C3N4/Co-M-B/(M=Fe、Mo)泡沫镍复合催化剂,以希望进一步提高非贵金属的催化活性。通过XRD、XPS、SEM、TEM、EDX和ICP-MS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同时对催化Na BH4水解性能进行探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通过化学沉积的方法合成了Co-Fe-B/泡沫铜催化剂。并对其催化Na BH4水解性能进行了探究,结果如下:随着p H值从11.0增加到12.0,产氢速率(HGR)明显增加,但随着p H值从12.0增加到12.5时,HGR降低。即优化最佳p H值为12.0时,获得了良好的催化活性。在最佳p H=12.0时制备的Co-Fe-B/泡沫铜材料具有最小的粒径尺寸,催化Na BH4水解的产氢速率为10690.3 m L·min-1·g-1cat.,表观活化能(Ea)值为55.6 k J·mol-1。Co-Fe-B催化剂具有独特的中空的球形结构(p H=12.0),除了其独特的表面结构外,Co、Fe和Co3B的协同作用是其在催化反应中取得优异活性的另一个原因。2、通过化学沉积的方法制备了g-C3N4/Co-Fe-B/泡沫镍复合催化剂。通过工艺优化,得到以下结论:当还原剂浓度为0.9 mol·L-1时制备的g-C3N4/Co-Fe-B/泡沫镍复合催化剂粒径尺寸最小,其在自然状态和氙气灯光照射下催化Na BH4水解的产氢速率为分别为11164.1和14005.7 m L·min-1·g-1cat.,表观活化能值分别为48.4、45.0k J·mol-1。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入光以后,其催化产氢速率明显增加,表观活化能明显降低,这说明g-C3N4/Co-Fe-B/泡沫镍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明显提高。3、通过化学沉积的方法制备了g-C3N4/Co-Mo-B/泡沫镍复合催化剂,并研究了Co2+:Mo O42-的摩尔比对g-C3N4/Co-Mo-B/泡沫镍复合催化剂催化Na BH4水解的性能影响,结果如下:当Co2+:Mo O42-的摩尔比为1:1时制备的g-C3N4/Co-Mo-B/泡沫镍复合催化剂在自然状态和氙气灯光照射下催化Na BH4水解的产氢速率为分别为8372.7和9957.7 m L·min-1·g-1cat.,表观活化能值分别为55.8、52.6 k J·mol-1。此外化学沉积过程中Mo2C的生成吸引了g-C3N4上光电子的转移,并促进了光催化,从而提高了g-C3N4/Co-Mo-B/泡沫镍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其他文献
目前,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日益加重,所以减少社会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人类必须探究以及首要研究的课题。氢能因其无毒性、高稳定性、环境友好性和高能量密度而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希望提供清洁能源的候选能源。和其他制备氢气的方法相比,电解水因为不需要使用碳基燃料、高效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注意。但是电解水有能耗过大的这一弊端,使用高效的催化剂可以降低能耗。虽然铂基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好,但
学位
由于反式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使用对人体健康存在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减少或取代食品中反式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塑性脂肪材料。有研究表明,油脂凝胶是减少食品中不健康脂肪的一种可行性材料。目前油脂凝胶的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寻求可用于食品领域、价格低廉、具有强凝胶能力的新型凝胶因子是目前需要探索的新方向。本文以β-谷甾醇(Sit)和棕榈酸(PA)作为新型凝胶因子构建油脂凝胶,探究β-谷甾醇和棕榈
学位
纳米材料因具有与传统常规尺寸材料截然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能而备受关注。纳米材料的腐蚀性能是影响纳米材料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系统研究纳米材料在各种溶液中的腐蚀性能,探究其腐蚀机理,寻找控制纳米材料腐蚀速度的因素以提高其耐蚀性能,为纳米材料实用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首先通过热压机械合金化法(MA)和液相还原法(LPR)制备的合金粉末,得到了四种纳米晶块体Co-50Ni和
学位
电磁层析成像技术(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 technology,简称EMT)是近30年来发展的一种过程检测技术,具有非侵入、价格低、实时性高、适应能力强、结构简单等优点。该技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能够对具有电导率或磁导率的物质进行在线检测,实现图像重建,目前已被广泛使用在工业、医学、交通、食品等领域。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对生产效率和实时性的要求升高,所以EMT技
学位
毛细悬浮液是将固体颗粒分散在连续的液相中,再加入少量不混相二次流体进行稳定的体系。二次流体的加入可使颗粒间形成毛细管桥,从而形成颗粒网络,导致悬浮液的稳定性和流变特性发生很大改变,能够维持毛细悬浮液体系的长期稳定。该体系赋予了液体油软固体属性,可以应用于塑性脂肪产品。本课题以毛细悬浮液为结构模型,玉米醇溶蛋白及其经过处理后的颗粒为固体颗粒稳定剂,一级葵花籽油为一次流体,去离子水为二次流体,成功构建
学位
甲烷是最重要的化石燃料之一,广泛存在于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可燃冰、沼气等。近年来,由于未开发的非常规天然气储量不断增加,以及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发展高效的甲烷转化过程变得至关重要。目前,甲烷主要用于燃烧产生电和热,甲烷转化为化学品的工艺路线有限。甲烷一步转化为甲醛和甲醇具有很大的挑战,原因是甲烷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这种稳定的非极性结构导致其C-H键有较低的极化率和极高的解离能。因此,甲烷转化一
学位
本研究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和麦芽糖作为原料,制备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糖接枝共聚物,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对糖接枝共聚物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分析,探究麦芽糖对大豆分离蛋白糖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规律。以马铃薯淀粉和大豆分离蛋白糖接枝共聚物作为基础原料,通过添加阿拉伯胶、瓜尔豆胶、壳聚糖3种结构改良剂,制备性能优良的马铃薯淀粉复合凝胶,并对马铃薯淀粉复合凝胶
学位
目的 对《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中收载的药材和饮片显微质量标准项目进行分析,以提高质量标准的规范性及科学性。方法 通过对《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药材和饮片显微鉴别标准项目进行分析,对发现的标准规范问题进行归纳与分类,提出修订建议。结果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药材和饮片显微鉴别标准存在不规范与不统一现象。结论 中药显微鉴别标准尚需完善,标准制订应更具有专属性、耐用性,以提升
期刊
离子液体因具有低蒸气压、高热稳定性和良好的导电性等理化性质,被广泛关注。利用红外,紫外和荧光光谱法对离子液体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离子液体,为其在其他领域的开发打下基础。本文中对四氟硼酸-N-正丁基吡啶(以下称BP-BF4)和四氟硼酸1-丁基-3-甲基咪唑(以下称BMI-BF4)两种离子液体的分析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BP-BF4和BMI-BF4两种离子液体的红外光谱进行定性分
学位
光纤传感技术由于性质稳定,抗干扰能力强,能够直接在光纤中获取信息,并通过光纤进行低损耗传输等特点,在技术上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基于光纤设计的传感器,因其石英材质不易受到电磁干扰且耐腐蚀的特点,已经能够很好地应用在各行各业?光子晶体光纤(Photonic crystal fibers,PCF)的提出,其多样的结构特征和出色的性能使得光纤传感的设计有了更多的思路,基于PCF的传感技术被应用在诸多行业。P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