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K和打结蛋白YibK、YbeA的表达、纯化及折叠机理的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q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打结蛋白被发现,但是究竟这类蛋白石如何打结的仍然不清楚。通常情况下多肽链能够自己打结被认为不可能,因此这类蛋白的出现带来了一类新的蛋白折叠问题。YibK和YbeA蛋白都是一类甲基转移酶,这个家族的蛋白在它的多肽链上都含有一个三叶结的打结结构。同时YibK和YbeA的打结结构相对一些复杂的打结结构来说比较简单,同时它们的分子量适中,是比较理想的研究对象。我们对蛋白做了一系列的表征,通过荧光和CD对其化学稳定性做了检测,并且通过CD探讨了其热稳定性情况,与此同时,我们对蛋白做了荧光标记,选择荧光染料AF488和AF647将其标记在蛋白的半胱氨酸上,构建能量转移体系,对其做了单分子的检测。PGK(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e)是糖酵解的关键酶,也是每种生物得以生存的必须酶,该酶的缺乏可引起生物体代谢等功能的紊乱。它主要由两个球形的结构阈构成,在与底物结合的过程中发生显著的构象改变,最终发生催化效应。PGK结构、折叠与功能的研究对揭示蛋白质的折叠机理以及PGK蛋白的作用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本课题中,我们建立了PGK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的方法,并通过纯化得到了纯度和产率较高的PGK。然后对得到的PGK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包括:(1)用圆二色光谱仪对PGK的二级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二级结构为典型的α螺旋,这和报道中的结果相一致;(2)在圆二色光谱仪上分别测定了存在Al3+和不存在Al3+情况下的PGK的热变性曲线;(3)我们用荧光染料AF488和AF647对蛋白进行了荧光标记并且通过单分子检测对其折叠过程进行了研究。
其他文献
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由于测试水平、认识知识和制造工艺等因素的局限,经常存在着物理属性、边界条件、初始条件的误差或不确定性。这些误差或不确定性即使是在较小的情况下,也
本文先利用MICAPS、全国753站、高分辨率NCEP等资料,对梅雨期淮河流域区域降水、暴雨及涡度的分布特征做了一个前期调查。之后利用NCEP资料对2007-2011年淮河流域梅雨期暴雨
1998年,Ebbesen等人首次报导在实验中发现当光波通过金属薄膜孔阵时存在的超强透射现象。并且随后用表面等离激元模型来解释这种现象。随后随着科技的发展,超强透射被应用在
为了探讨全球变暖背景下,陆面非均匀增温对冬季中高纬环流的影响,本文利用欧洲中心ERA-40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58-2001年44年冬季欧亚中高纬陆面热力异常的变化特征,并
本文利用石家庄多普勒雷达资料、Micaps资料以及常规观测资料,并结合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1年5月26日发生在太行山东麓的一次强对流降雹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降雹发生前的
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高度场和风场等资料,采用统计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别研究了夏季6、7、8月逐月南亚高压与北半球大气环流及中国降水的关系。(1)夏季南亚高压是北半球
本文利用1961-2012年753站逐日、逐月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首先研究了1992年前后两个年代华南多年平均夏季降水和水汽输送气候低频特征,进一步从52年中选取9个
自然界中许多生物群体都展现着奇妙的群体行为,并且人们发现许多复杂的群体现象可以由简单的局部行为机制产生。近年来,多自主体群体行为的建模与控制研究受到了不同领域学者的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经典的急性期反应蛋白,存在至少两种异构体:五聚体(pCRP,nCRP)和单体(mCRP)。两种异构体之间的变构转换构成了CRP功能多效性的结构基础。我们以时间梯度
本实验室前期从西藏传统乳制品Kefir粒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高产胞外多糖特性的马奶酒样乳杆菌ZW3,该菌具有很好的益生和发酵性能,其胞外多糖最高产量达1600mg/L,产生的胞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