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哲学视角下的孔子礼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g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从价值哲学的视角对孔子的礼学思想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孔子的礼学思想所要论证的是在交往中形成的人的本质就是人的价值所在。 孔子的思想产生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处于所谓的“轴心时期”,他为了挽救纷乱的社会秩序,对之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周礼进行了改造,用以“爱人”为旨归的“仁”作为礼的内涵,使得周礼重新焕发了生机,成为人实现其价值的具体方式。 “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人的本质所在,但它又是“潜在”的,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实现。这一特征决定了只能在动态的交往中来把握人的本质,而不能将人看作孤立的个体,这就是成为君子的“成仁”过程。孔子将“孝悌”之道作为“成仁”之本,在行孝的过程中自然的情感被提升为普遍的道德准则,并通过“忠恕”之道扩展开来,最终成就“泛爱众而亲仁”的最高理想。这一过程表现了孔子哲学“内在而超越”的基本特征。 孔子的“礼”学思想是“成仁”过程的具体展现。本文运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论证了“正名”理论是孔子“礼”学思想的合理性基础,进而指出礼的本质是“中庸”之道,最后根据孔子的自述详细论证了君子的“成仁”过程。这一过程对于君子来说,是从外在的礼仪向内在的礼义的转化过程,随着境界的不断提高,最终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最高境界。与之后的儒家将感性与理性对立起来的价值倾向不同,君子行礼“成仁”的过程是一个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过程,它既是自然感情的表达,又是人的价值的实现。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作为后发型国家的中国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遭遇到了价值缺失、信仰虚无等问题,这是工具理性泛滥、价值理性遮蔽的结果,而后者源于西方主体性哲学对人的本质的“独白”式界定,而孔子“礼”学思想所表现出的“主体间性”,对于解决这些问题重新实现人的价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前提与人民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背景下,人民精神层面的需求迅猛增加,为了更好的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我国逐步实施了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的优惠政策,博物馆业
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无论承认与否,它都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发展作为一个开放系统,需要不断地同外界进行信息
知觉现象学是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的基本哲学思想。梅氏以自身肉身体验为依归,从经验出发,汲取整合了当代心理学、生理学、精神科学的研究成果,对前辈学人胡塞尔、柏格森、海德
在市场经济下发展玉米育种,首先要预测市场需求,然后确定育种目标,并为之做准备工作,要打破传统的杂优模式,积极搜集、扩增、创新种质,努力探索科技含量高的新的杂优模式.
为了初步建立我国北方紫花苜蓿土壤速效钾(NH_4OAc-K)丰缺指标,并确定不同丰缺级别土壤的适宜施钾量,采用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回归方程法、土壤有效养分丰缺
近年大动脉炎有逐年增多趋势,我院自1972年6月—1973年6月仅1年中收治20例。为此将我院自1956年6月—1973年9月期间临床诊断“无脉病”、“肾血管性高血压”,“主动脉缩窄”
在我国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中,企业诚信居于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是市场经济的最基本和最典型的组织形式,它不仅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参与者,而且是构成这一
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随着人们收入差别的扩大,社会平等问题又一次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平等理论,可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提供有力的
在西方哲学史上,宗教思想历来同哲学密切相关。17、18世纪的英国,自然神论运动较为盛行,引起大量的哲学论争。人们争论的问题是对于最基本的教义、教规、上帝存在等问题是否能够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创新成为国家乃至个人取胜的法宝。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给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