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困难时期山西农村灾害与救济的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maa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出现了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在农村,由于受到自然灾害和大跃进运动的双重影响,农村粮食减产,人均口粮不足,人们生活受到威胁。此时,对于农村灾荒的救济迫切而必要。本文从三年困难时期山西农村灾害与救济的角度出发,分析在灾害发生以后,政府救灾和农民生产自救的不同措施,以及在救灾过程中两者的有机结合,以及这些措施在救灾过程中的成绩与不足。三年困难时期,山西政府和民众面对粮食短缺,供应不足的困境,没有消极抗灾而是在国家的指导下积极救灾。这些救灾措施主要有,山西省委在灾荒发生的第一时间,派遣干部深入灾区了解灾情,并成立生产救灾委员会,制定一系列抗灾救灾政策。其次,通过发放救济款来安排灾民的生活,保障人们吃饭、住房等基本生活问题。另外,通过调整原有政策来缓解灾情,主要有根据人民意愿解散公共食堂、减少粮食征购,减少粮食调出等政策来缓解农村粮食不足,最后,在农村发生“四病”的时候,政府积极派遣医疗队对人们进行救治,并对人们进行药物和粮食上的救济。党和政府的救灾措施,鼓舞了人民生产自救的斗志,人民自发的开展了“小秋收”、代食品、生产运动等一些生产自救的措施来抗灾救荒,通过政府和人们的共同努力,将灾荒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尽管三年困难时期,山西农村在救灾抗灾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总体来说,政府和人们的救灾成绩是主要的,在救灾过程中,政府救灾保证了人民的基本生活,维持了社会秩序,人们通过生产自救,提高了抵御自然灾荒的能力。总之,三年困难时期山西农村的救灾是卓有成效的,对山西省将来的抗灾救灾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新理论,仿真计算了列车以不同速度匹配通过不同类型纵断面时动力学性能的各项指标,并且根据现行铁道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规范加以评价.结果表
礼貌策略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圆满进行,通过有策略的交流方式维护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敬语表达是日语中重要语法体系,可以表示对他人的尊敬,也可以彰显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正>随着医学领域的国际交流日益增加,国内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逐步放眼国外,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医疗经验,阅读外国的医学文献,了解各领域内最新的成果。国外发表的大多数医
根据现代医学教学模式转变及在校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需要,我校特开设《性社会学》课程。通过3年多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我们对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都依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学生
描述了我校医学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国内发展态势,对医学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教材、课程安排、教学形式、及师资力量等方面作了一些建议。
环境卫生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验实践教学,构建多元化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并有效地进行实践,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和
本文通过对1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可疑因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引起的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
1959—-1961年,在20世纪的中国乃至世界灾荒史上,是极不寻常的三年,这三年的死亡人数和造成困难的原因一直是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人们在探讨这几方面的问题做了很大的努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