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一直是各科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关于隐喻的理论有很多,如传统的隐喻观将隐喻看作是一种用来装饰语言的可有可无的语言现象,一种文学修辞手段。然而,越来越多关于隐喻的研究表明,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在这些研究中,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现代概念隐喻论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而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借助已知事物认识未知事物的普遍性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在以往关于隐喻的研究中,涉及到各种隐喻在不同的语料中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其中也有关于隐喻的对比研究。然而,在这些对比研究中,针对英汉经济新闻报道中的概念隐喻进行的系统的,全面的对比研究还远远不够。为了弥补以往研究的空白,作者选取了对英汉经济新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作为研究话题。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对英汉经济报道语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类概念隐喻进行对比研究,比较英汉数据中概念隐喻使用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本文从中英较权威的报纸中如,英文的《经济学人》,《纽约时报》中的经济版,中文的《21世纪经济报道》,《南华早报》中共选取了80篇篇幅相当,日期均选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份的报道。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式,将语料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概念隐喻依据源域的不同做了整理和分类,分为七大类,例如“经济是人类”、“经济是战争”等。通过数据分析并研究发现英汉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表达方式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英汉概念隐喻的映射过程大体上是相通的,经过探究发现相同之处主要源于人类相似的体验和对世界的认知。但不同语言对不同源域的选择倾向不同,中英文中某些概念隐喻的语言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可能在于文化的不同倾向性。本文的研究对概念隐喻的跨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发现英汉经济新闻报道中中的概念隐喻使用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显示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这些差异可以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而文化视野的扩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翻译经济类文本。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本文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欢迎批评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