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家塾读诗记》与宋代《诗经》学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fhei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诗经》学自北宋欧阳修以后,即以反对《诗序》,反对毛《传》、郑《笺》为主。“说者益多,同异纷纭”,学者莫衷一是。有鉴于此,吕祖谦博采诸家,择其精要编纂《吕氏家塾读诗记》,目的家族授受之用。朱熹为此书作序,称赞是书“足以息夫同异之争”。此书一经刊出,即深受宋人重视,多用来作为子弟习《诗》的教课书。吕氏在宋代反毛、郑,废《序》之潮下撰作此书,使汉儒传统得以绵延不绝;另一方面又充分借鉴宋代《诗经》学的成果,不拘囿于旧说,时有心得之见。作为主《序》派的集大成之作,吕氏此书的研究价值不可低估。   吕氏对于《诗经》的解读,既重视训诂与涵咏性情,又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本文拟就《吕氏家塾读诗记》与宋代《诗经学》为题,展示吕氏关于《诗经》的经学成就、文学成就以及与宋代几家说《诗》之作的承继关系,突出《吕氏家塾读诗记》的新见及其在宋代《诗经》学的地位和影响。   本文着意对于研究中有待充实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力图客观地揭示《吕氏家塾读诗记》在宋代《诗经》学中的价值与地位。论文分为三部分,即前言、正文和结语。前言为研究综述,主要介绍该书的研究成果与本文的研究价值;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论述《吕氏家塾读诗记》的经学成就,主要考证吕氏对于《小序》以及毛、郑等诸家训诂的辨析去取,揭示吕氏在宋代废《序》为主流的背景之下,既“坚守毛、郑”,尊信《诗序》,而不泥于《诗序》和《传笺》的态度。吕氏在坚持和延续汉学重视训诂的传统的基础上,指出《诗序》和《传笺》中有待商榷之处,其《诗》学之博大精深可见一斑;第二章论述《吕氏家塾读诗记》对《诗经》文学性的解读,揭示吕氏突破汉代章句之学,从文学的角度释《诗》的特点,这种释《诗》角度的新变尤其体现在对男女夫妇之诗的同情和认可上,与《毛序》和朱子斥为淫诗的态度都不相同;第三章论述《吕氏家塾读诗记》与宋代《诗经》学的关系,主要考察吕氏对于程颐读《诗》之法、尊崇《大序》、辨析《小序》、涵咏性情等《诗》说的借鉴;对朱子尚未废《序》言《诗》时,关于比兴之义的阐述及敷绎章义重视文脉统一等《诗》说的借鉴;对严粲、戴溪不囿于旧说,从文学角度释《诗》的影响。结语概括《吕氏家塾读诗记》继承汉代《诗经》学注重训诂的传统与借鉴宋代《诗》说从文学角度释《诗》的特点,揭示《吕氏读诗记》具有继承传统《诗》学成果和保存宋代《诗》说材料的重要价值以及该书在宋代《诗经》学上的地位和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选取日本明治至大正时期的中国戏曲研究作为探讨对象,勾勒日本明治大正时期中国戏曲研究的概况,并选取其代表人物进行研究,意在了解中国戏曲研究在日本从初始至确立的整个过
学位
《文艺复兴》是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唯一大型文学杂志,是最后一批现代文学同人杂志中的代表。它创办于抗战之后,结束于建国前期,加上筹办和复刊活动,时间衍盖了1940-50年代的转
学位
摘 要: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集中体现,内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髓。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不仅仅使幼儿提高了自己的民族修养和民族认同感,也有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在学习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精神素养和积极的精神态度,但是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教育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要提升老师的艺术修养,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样
在香港多元文化背景下声名鹊起的李碧华,是中国通俗文学界不可小觑的一朵奇葩。她的小说创作虽脱不开“痴男怨女”的情爱本色,却以风格特异、色调奇致见长,笔下的情爱充满激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