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索有关“运动针刺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中英文临床随机对照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以下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The Cochrane Library、 PubMed/Medline、EMBASE,并结合手工检索及网页搜索谷歌学术进行补充检索。由两名评价员将筛选出的文献独立地进行资料提取、交叉校对,若结论不一致,则讨论协商或由第三方仲裁,通过Cochrane Handbook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完成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采用临床有效率、一次治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痛功能障碍问卷表评分(RDQ)及不良反应作为结局指标,利用RevMan5.2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Meta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 OR)、连续性变量采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 MD),二者均以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分析疗效。并使用GRADE profiler软件完成文献的证据等级评定。结果:共纳入17篇中文文献,方法学质量评定有3篇为“A”级,12篇为“B”级,有2篇为“C”级,GRADE证据质量强度大部分为“低”,少数为“中等”或“极低”。Meta分析结果:(1)临床有效率:①运动针刺法优于常规局部针刺法(OR=7.18,95%CI=[3.77,13.65],根据不同的干预措施进行亚组分析及提取分配方案隐藏及盲法实施完善的试验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均与Meta分析一致),运动针刺法优于西药(OR=2.82,95%CI=[1.15,6.92],但敏感性分析与Meta分析不一致,降低了结果的可靠性);②运动针刺法为主结合其他疗法的疗效优于常规局部针刺法(OR=7.66,95%CI=[2.54,23.10]),优于西药(OR=5.45, 95%CI=[2.21,13.43])。(2)一次治愈率:①运动针刺法疗效优于常规局部针刺法(OR=7.12,95%CI=[4.06,12.51]),优于西药(OR=5.23,95% CI=[1.66,16.51]);②运动针刺法为主结合其他疗法优于常规局部针刺法(OR=5.21,95%CI=[2.78, 9.78]),优于西药(OR=3.37,95%CI=[1.82,6.26]).(3)疼痛VAS评分:运动针刺法优于常规局部针刺法(MD=-1.71,95%CI=[-1.87,-1.55],提取隐蔽分组及盲法完善的试验进行敏感性分析,其结果与总体趋势一致),运动针刺法优于西药(MD=.1.90,95% CI=[-2.53,.1.27]),运动针刺法为主结合其他疗法与西药对照时,异质性过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宜行Meta分析。(4)RDQ评分:运动针刺法优于常规局部针刺法(MD=-1.87,95% CI=[-3.15,-0.59]),优于西药(MD=-1.61,95% CI=[-2.28,-0.94]).共3篇文献采用描述性分析报道了安全性事件,均未出现与试验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相对较高。结论:初步认为“运动针刺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局部针刺法,但尚无足够证据证明运动针刺法比西药疗效更佳,目前资料大部分为短期疗效的报道,尚不能肯定其远期效应。目前纳入的文献均未发现严重不良结局,安全程度相对较高。但本研究纳入的文献方法学质量及证据等级强度均偏低,缺乏高质量的RCT文献支持“运动针刺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真实疗效,且缺乏远期疗效的临床报道,需今后寻求更高质量的证据进一步证实其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