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国家旅游局提出了“中国乡村游年”的宣传主题,以“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为口号,大力推进和开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独特的民俗、民族文化为灵魂,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具体内容,充分体现朴实自然的农村特色,满足了游者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生活的愿望,因而在近些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实践中更是有许多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的有益尝试。仅以山东为例,就有“公司+农户”模式、“自主、分散经营”模式、“村办企业”模式等不同的经营方式。这些经营模式都在接受着时间的考验,究竟哪种模式有着长足发展,各自的利弊到底又如何,这些都需要随着时间的演进做进一步、全面的考察。
旅游业长期以来都是长岛重要的产业,不过早期主要是以观光旅游为主,自1999年开始,长岛开始依托自然景观资源尝试经营“渔家乐”,到目前,长岛“渔家乐”已经有了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一定品牌影响力,也因其多年发展积累的经验和市场知名度成为其它同类旅游产品的标杆和榜样,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经营模式。由长岛政府以集体的名义打出“渔家乐”的品牌,业户借助“渔家乐”的平台开展自主经营,形成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政府主导、业户自主经营的“长岛模式”。此后,许多地方都相继推出了相似的“渔家乐”旅游产品,并随着时间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差异。在众多同类旅游产品日益激烈的竞争下,“长岛模式”存在什么样的优势,有什么不足,能否为长岛“渔家乐”旅游的发展带来持久的发展动力,是否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等等,这些是本文所关注的问题。并希望以此研究为一个切入点,对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阐明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论文的逻辑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乡村旅游发展及经营模式研究综述,第三部分是概述长岛“渔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之后逐一对“长岛模式”进行解读、分析与评价,最后是结论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