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电视节目市场异彩纷呈,各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充斥着整个荧屏,从竞技选秀节目、婚恋交友节目到电视益智类节目、谈话脱口秀类节目,以及现在最受公众欢迎、占据着整个电视节目市场半壁江山的真人秀节目,电视节目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着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电视节目在追求收视效益的同时,如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平衡也成为电视媒体关注的重点,为了更好地弘扬社会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承担社会责任,真人秀节目纷纷将公益元素注入其中,以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2014年4月5日,一档题为《等着我》的公益寻人节目在央视一套播出,作为首档借助国家力量进行寻人的节目,它不同于以往“公益搭台、娱乐唱戏”的公益电视节目,《等着我》去除了所有的娱乐元素,没有唱跳表演、没有娱乐外衣,一个沙发、一扇大门、一个玻璃台,两个主持人,一位苦苦寻人的求助者以及安静倾听故事的嘉宾、观众,构成了一期完整的节目。寻亲主人公讲述自己的寻亲需求、寻人经过,节目借助融媒体平台帮其寻找。《等着我》节目运用一定的叙事策略讲述寻人故事,传递了爱与美好,承担起电视节目应尽的职责,而节目是如何讲述寻人故事,如何在叙述中传播人与人之间最真挈的情感的,这些都值得我们进行研究。笔者将以《等着我》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4月5日节目开播到2016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内的所有节目作为研究样本,依托叙事学理论对样本的叙事特点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出这档节目较为鲜明的叙事策略,为公益节目如何“讲好故事”提供经验借鉴。本论文共分七部分,绪论阐释了研究的背景及国内外最新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研究的意义、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一章明确了公益类电视节目的概念范畴和发展概况,梳理了叙事学的发展脉络,以及用叙事学理论研究公益类电视节目的可能性;第二章从叙事学的故事层面对《等着我》的叙事主题、叙事结构进行了分析。笔者运用内容分析法,对2014年4月5日至2016年12月31日的节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了解节目叙事内容的设置;第三章则对《等着我》的叙述主体进行了全面的界定,即对“谁来讲故事”进行了研究。笔者将《等着我》的叙述主体分为内隐的叙述者和外显的叙述者两种,并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各类叙述主体在节目叙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第四章笔者从话语层面,对节目如何讲故事进行了分析。借助电视叙事学理论中对叙事方式的研究,从《等着我》的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符号三方面对节目的叙事技巧进行了探讨;第五章着眼于节目的叙事语境,研究《等着我》故事讲述的文本环境及社会环境,指出节目所具有的社会意义。最后,对《等着我》的叙事策略进行了分析,为公益类电视节目的叙事提供了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