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执行力及其主观范围的扩张,是执行领域的基础课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研究执行当事人的变更追加等长期困扰司法实践的难题。本文以执行力主观范围及其扩张的正当性基础为研究核心,提出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的两个基本正当要素,即程序正当要素及实体正当要素,并将其分解为四个具体要素,即一次性解决纠纷与实体法秩序维护、程序权保障及司法审查。这四个要素,是确定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笔者以四要素为钥匙,分析了应当为执行力所及的主体范围,并根据程序保障的差异性原理,提出了完善有关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程序的立法建议。全文正文部分约十三万字。除绪论外,本文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五章:第二章,执行力及其主观范围的一般理论。本章主要分析了执行力的概念、执行力的效力内容、执行力产生的正当性基础、执行力主观范围及其扩张的含义,阐述了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与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的关系,为后文深入论述构建理论框架。第三章,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展的界限。本章在分析、检讨我国目前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的法律规定、现实形态基础上,提出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的两个基本标准,即实体性标准和程序性标准,并总结了执行力扩张及于第三人的两种基本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单纯的基于权利义务的继受(承受)而出现的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第二种类型,则是出于维护责任财产价值的目的而出现的扩张。在执行程序中确定执行力扩张的主观范围,关键的实体性标准就是看该扩张是否有利于确保满足受给权的财产的充实性,并确保对案外第三人执行时与实体法秩序一致。第四章,执行力向实际的权利义务主体扩张。本章分析了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的第一种类型,即基于执行名义确定的权利义务的继受(承受)而出现的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使执行力扩张及于执行当时实际的权利义务主体。这一类型的扩张主要包括向继受人扩张、向诉讼担当中的被担当人扩张、向连带权利义务主体扩张、向执行担保人扩张。第五章,为责任财产充实而扩张执行力主观范围。本章分析了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的第二种类型,即出于维护责任财产价值的目的而扩张。笔者分析了三种具体情况:执行力扩张及于为执行当事人及其继受人利益占有请求标的物之人、及于第三债务人、特定情况下及于为自己利益占有被执行人财产或曾属于被执行人财产的第三人。第六章,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的程序。本章通过比较域外对于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的程序保障,提出程序保障的差异性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我国目前执行当事人变更追加程序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立法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