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化学打顶剂配方筛选及制备

来源 :塔里木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aspl12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测定了二硝基苯胺类药剂与氟节胺不同配比胁迫下南疆棉花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变化,研究了不同打顶方式对棉花产量与生理指标的影响,探索化学打顶对棉花健康生产的影响机理,为南疆棉区化学打顶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本论文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实验选用中棉49号棉花品种,设置喷施二甲戊灵、氟乐灵、仲丁灵与氟节胺不同比例混配化学打顶、人工打顶、不打顶3类处理,通过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变化,衡量化学打顶剂各配方的打顶效果,结合各打顶方式对棉花生理特性及品质变化的测定探索化学打顶剂对棉花后期生长的影响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不同比例二甲戊灵与氟节胺混配化学打顶处理中,二甲戊灵比例越高,其控顶持效性越好,抑制效果越显著。其中以30.8%氟节胺:二甲戊灵(3:1)EC100倍液控顶效果最佳(药后10d控顶率可达3.03%,药后60d控顶率可达6.64%,单产为6334kg/hm2),30.6%氟节胺·二甲戊灵(4:1)EC 100倍液处理棉花增产效果最佳(药后10d控顶率可达2.72%,药后60d控顶率可达6.65%),与人工打顶处理相比,单产增加2.18%,达6642 kg/hm~2,单铃重提高0.79%,衣分提高12.61%,纤维长度无明显差异。(2)在不同比例氟乐灵与氟节胺混配化学打顶处理中,以34.5%氟节胺:氟乐灵(3:1)EC100倍液控顶效果最佳(药后10d控顶率可达3.31%,药后60d控顶率可达6.09%),以39%氟节胺·氟乐灵(1:1)EC 100倍液处理增产效果最佳(药后10d控顶率可达2.07%,药后60d控顶率可达6.04%),较人工打顶处理增产1.15%,单产达6575 kg/hm~2,,单株结铃数提高15.56%,衣分提高3.62%,单铃重增加0.71%。(3)在不同比例仲丁灵与氟节胺混配化学打顶处理中,以39%氟节胺:仲丁灵(1:1)EC100倍液控顶效果最佳(药后10d控顶率可达2.72%,药后60d控顶率可达6.83%),其中以34.5%氟节胺·仲丁灵(3:1)EC 100倍液处理,增产效果较佳(药后10d控顶率可达2.83%,药后60d控顶率可达6.55%),较人工打顶处理单产增加1.35%,单产达6588kg/hm~2,单铃重提高0.71%,衣分提高7.76%。(4)通过棉花增产效果最佳配方对棉花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中发现,增产效果最佳配方均提高棉花POD酶活性,减缓SOD酶活性下降时间与幅度,说明前期抑制了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了棉株抗氧化能力。较人工打顶处理晚延缓出现红叶现象,增强棉花后期吐絮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探究了三个增产效果最佳配方的主要机理。综上所述,30.6%氟节胺·二甲戊灵(4:1)EC 100倍液处理表现出持久控顶效果最佳,增产最高。30.6%氟节胺·二甲戊灵是以氟节胺与二甲戊灵为主要活性成分制备的,二甲基甲酰胺为助溶剂,通过筛选乳化剂、稳定剂等以优化配方,其最终配方比例为氟节胺(24%),二甲戊乐灵(6.6%),9%乳化剂(农乳500:农乳600:农乳1601=1:1:1)和10%助溶剂(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二甲苯为50.4%。
其他文献
虽然经济学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以来,已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发展中国家在转型中遇到的收入分配差距、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增长低水平均衡
本文分析了新疆屯垦部队反恐行动装备保障的任务和特点,论述了装备保障机构的构建原则和要求,并对其未来建设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研究完善保障指挥预案体系,提升应急准备能力
研究目的:针对骨内埋伏阻生上颌第三磨牙拔除时面临的视野不佳,操作受限以及上颌窦穿孔风险等问题,设计了颊侧水平切口,并对其在埋伏阻生的上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实用性及其
本文研究的内容为超短脉冲放大系统的特种光纤。由于光纤的色散和非线性,光脉冲在通过光纤进行传输后,会产生一定的畸变,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研究相应的特种光纤,减小光纤的
近年来,基于磁光材料光子晶体的单向边界态的研究,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方面都吸引了无数的科学工作者的目光。对磁光光子晶体施加外界偏置磁场,会产生旋电或旋磁各向
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冠心病老年患者也越来越多。此病不仅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也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功率变流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需要高可靠性的工业场合中,因此对功率变流器的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工业统计数据表明,在功率变流器中,功率器件由于承受着
神秘果是山榄科神秘果属植物,含有一种可以使酸味变甜的碱性糖蛋白,即神秘果素。介绍神秘果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措施,综述神秘果素的研究进展。
研究一号冰川下不同基质两种藓类植物水中土生的金黄银藓(Anomobryum auratum)和岩面土生的刺叶墙藓(Tortula desertorum)在常温,超低温胁迫和经胁迫后的恢复状态的超微结构对比,探
目的 :观察十八反中部分禁忌中药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同用后的毒副反应。方法 :分为单味药组 5组和配伍药组 4组 ,每组又各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灌胃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