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6月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延边州是吉林省第二批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区,从2003年秋季起进入实质性实验阶段,迄今为止已经有八个年头。经过八年多的教学与经验积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是否适应课程的需要呢? 本论文以延边地区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分析延边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适应现状,找出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教师适应水平的建议。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人们了解延边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适应现状,为提高教师适应水平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本研究对延边地区144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适应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又对部分教师进行访谈,比较全面、客观地了解延边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适应的现状,总结教师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影响因素,从而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整体上适应状况良好,在各个维度上的发展水平各异。第二,男、女教师在教学评价适应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教师要比女教师更加适应。第三,朝、汉族教师在专业知识适应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汉族教师要比朝鲜族教师更加适应。第四,有、无班主任经验教师在课堂组织管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有班主任经验教师比没有班主任教师更加适应。 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加强任课教师培训;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制定规章制度,给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应的政策支持;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建立竞争机制;确立科学评价体系;搭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交流平台;赋予教师专业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