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2006年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农场进行田间试验,采用济麦20、济麦19、烟农19和泰山23四个黄淮海地区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对垄作、沟垄立体种植、平作三种栽培模式进行了比较。主要结果如下:
1.沟垄立体种植能够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研究发现沟垄立体种植充分利用了垄作扩大土地表面积的优势,增加了光能截获量,并且通过其较高的叶面积系数及合理的叶面积层次分布提高了光能利用率。由于沟垄立体种植单位面积的生物产量较高,为经济产量的提高打下了基础,是小麦取得高产的新途径。
2.垄作能够显著地增加穗部占植株总重百分比,增加同化物向籽粒中的分配比例,后期能够进行更加有效的干物质再分配。
由于垄作改善了田间的通风透光状况,使分蘖在拔节后加速两极分化,培育健壮植株,有利于穗粒数的增加和后期千粒重的提高。平作在追求高产时,往往容易造成群体过大,引起田间郁闭,两极分化并不明显,植株瘦弱,极易倒伏,造成减产。
3.垄作能够对光能进行合理的分配,改善植株下部叶片的受光条件,提高其产量贡献率。
垄作栽培改冠层水平为波浪状,增加了光能截获量,垄作栽培使小麦不同层次叶片合理交错,避免了叶片之间的相互遮荫,提高了光能的利用效率。
4.垄作栽培能够显著的改善小麦面粉品质。
垄作改平作的水平种植为垄上种植,使边行优势不仅仅局限于田块四周,改善了田间的通风、透光状况,从而改善了面粉品质。
垄作是高肥水地块培育健壮群体的有效途径,沟垄立体种植是中肥水地块培育健壮群体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