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派与乡村建设派的论争——基于《中国农村》杂志的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y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对中国农村派和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之间关于中国农村问题所展开的论争进行研究。其中,重点考察双方论争的背景、参与者、过程、主要内容、特点与影响,力求对本次论争史实进行大体梳理。  第一章主要考察论争的背景、参与者和经过三个方面。首先,从20世纪30年代农村所面临的农村破产事实、当时人们对农村问题的关注、中国革命形势的变化和中国社会性质等三个方面,说明此次论争的时代背景。其次,对中国农村派、乡村建设派各自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作简要介绍。  第二章主要考察论争的内容。中国农村派和乡村建设派有哪些共同点?有哪些不同点?造成二者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这是笔者力图考察的重点所在。在相同点上,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在对农村现状的判断上,两派均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农村已经到了破产崩溃的边缘,必须加以拯救。两派也认可对方为拯救农村所作出的努力与尝试。此外,在涉及拯救农村的具体手段上,两派也不是截然对立的,尤其中国农村派,在论争中多次表达对乡村建设派在具体手段运用上的钦佩之情。  在不同点上,两派的分歧十分明显。这种分歧首先表现在对农村凋敝原因的判断上,中国农村派认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导致中国农村日益凋敝的根本原因。乡村建设派虽然也承认“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对中国农村的消极影响,但该派对农村凋敝原因的解读仍与中国农村派明显不同。在两派关注农村破产的动机上,中国农村派有意论证进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紧迫性。而乡村建设派由于内部派系的复杂性,其关注农村破产的动机各不相同。此外,两派在走什么道路上也展开了论争,中国农村派认为,中国农村未来的道路必然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过渡的手段,就是“土地革命”。乡村建设派则认为,农村需要“建设”而不是“革命”。当然,乡村建设派的这种观点被农村派斥之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最后,笔者还浅析了两派在土地问题、实地调查上的一些不同之处。  第三章主要分析了论争的特点和影响。此次论争双方各自呈现了怎样的理论特点?笔者对此尝试性地做了一些粗浅的探析。此次论争的影响巨大,它既是中国社会性质论争的延续,也是该问题得以认识深化的表现。毫无疑问的是,此次论争也造就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们的农村调查和农村研究又推动了农村经济学研究的深入和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发展。  第四章,笔者对中国农村派和乡村建设派之间的论争进行综述。重点阐述本文研究的心得和结论,对文中的不足之处、以及值得商榷的地方一一罗列,期待方家的勘正。
其他文献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小康社会的战斗堡垒,其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
利用“星光Ⅱ”激光装置,观察到激光在硅酸盐介质传输中的非线性自聚焦现象;研究了输出光束质量随B积分的变化规律.实验研究表明,在入射光束质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B积分比较
对麦草半化学浆黑液、废纸脱墨废水及纸板厂综合废水的可生化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种废水的pH值经微生物自然酸化后满足厌氧反应器正常运行要求;3种废水均缺少磷元素,
针对常规超声波传感器网络传感器节点布置密度大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对超声波传感器的非同步到达时间(ATOA)测距的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了分时到达的超声波测距信息和航迹
期刊
唐太宗在位期间,唐朝的高句丽政策经历了巨大的转变。贞观前期,太宗对高句丽采取怀柔安抚的策略,双方维持着昔日的宗藩秩序。即使是在贞观十六年高句丽发生权臣盖苏文弑杀国王荣
政治问责制:必须加强异体问责政治问责包括同体问责和异体问责。目前启动的政治问责制主要是同体问责,而不是异体问责。所谓同体问责是指执政党系统对其党员干部的问责,或者
漕运是我国古代社会中一项重要而特殊的经济制度,同时也是一项事关封建政府生存命脉的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在传统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选取嘉庆朝这一个传
摘要:主要介绍了MES系统生产实时数据、操作运行管理、物料移动及平衡等功能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MES;生产;运用;管理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real time data, operation management,material movement and balance function in MES syst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城市是文明发育和文明演进的摇篮,对城市的过去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城市文化生成、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凸显城市特色,为城市发展提供稀缺资源和文化启迪。南京作为中国古代著名都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