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素C末端水解酶-L1活性抑制对tau蛋白降解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52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泛素C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C-terminalhydrolaseL1,UCH-L1)是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system,UPS)中一种重要的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ting-enzymes,DUBs),参与并维持大脑中神经元的正常结构及认知功能。Tau蛋白是神经组织中的主要微管相关蛋白之一,其生理学功能是促进神经元细胞骨架与微管的装配。异常修饰的tau蛋白可以在体内逐渐聚集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继而引发神经变性疾病。研究表明,UCH-L1活性与神经原纤维缠结数量负相关,提示UCH-L1与tau蛋白的异常病变密切联系。因此本研究重点探讨UPS系统中UCH-L1功能障碍对神经瘤细胞(N2acell)中tau蛋白的代谢和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本实验用不同浓度(2.5、5、10μM)的UCH-L1活性抑制剂LDN处理N2a细胞1h,利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的UPS系统中多聚泛素和单体泛素含量的改变;用免疫印迹和免疫共沉淀的方法分别检测细胞中tau蛋白泛素化、tau蛋白总量和tau蛋白磷酸化以及tau蛋白微管结合功能的改变;利用Thioflavine-S和AT8染色来观察β-折叠结构的异常聚集体的形成以及该聚集体和磷酸化的tau蛋白的共定位关系;利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中PSD-95的含量和CREB的活性变化,初步探索了UCH-L1活性抑制与突触结构和记忆相关蛋白合成的关系。实验结果发现:(1)细胞中多聚泛素含量随着LDN处理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加,而单体泛素的含量则是呈LDN剂量依赖性减少的(P<0.05);(2)细胞中tau蛋白泛素化水平随着LDN浓度的增加显著上升(P<0.05);(3)与对照组相比,总tau蛋白、tau-Thr205、Thr231、Ser396位点的磷酸化显色反应均呈现出LDN剂量依赖性的增加(P<0.05);(4)通过紫杉醇稳定微管后,在细胞提取液的上清中检测到的tau蛋白(游离的tau蛋白)含量呈LDN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而沉淀中tau蛋白(与微管紧密结合的tau蛋白)的含量逐渐减少,说明随着UCH-L1活性被抑制,tau蛋白与微管的结合能力逐渐减弱;(5)分别用AT8抗体(识别tau-Ser202/Thr205位点)和Thioflavine-S染色(识别异常β-折叠结构的蛋白)进行细胞内的免疫荧光共定位。结果发现,随着抑制剂LDN浓度的加大,AT8和Thioflavine-S的显色程度均逐渐加强,且两者在胞内具有共定位关系。这说明LDN处理诱导了胞内蛋白质的异常聚集,而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与蛋白质的异常聚集直接相关;(6)LDN处理导致记忆相关蛋白CREB的磷酸化程度以及突触后致密区蛋白质PSD-95水平显著减少(P<0.05)。以上结果表明,UCH-L1活性抑制可能通过影响泛素的正常循环来阻碍tau蛋白经UPS系统的降解,引起tau蛋白微管结合功能的改变以及tau蛋白相关的蛋白质异常聚集,更可能进一步参与到影响突触正常结构和神经元记忆相关蛋白的合成。
其他文献
江孜卡垫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吐蕃赞普的后代则布三兄弟统治时,便有一种名叫“旺丹仲丝”的手工业产品,到萨迦王朝时期,开始形成较完整的图案。慈母是我人生的导师,开始仅仅是
自聚集诱导发光(AIE)现象发现以来,具有AIE性质的有机发光材料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前景日益凸显。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已报道的AIE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具有明显的敏感变色性能,极
  A novel cerium-doped titania nanofiber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electrospinning method.Experimental study of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of elemental mercu
会议
以湿法磷酸的工业应用为背景,对乳化液膜技术净化湿法磷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新的研究。用乳化液膜技术对湿法磷酸进行金属离子净化是一种净化湿法磷酸的新途径。   选用带磺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酞菁氧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有机功能材料。在现有的酞菁氧钛合成方法中,用于合成酞菁氧钛的常规工艺一般使用喹啉、四氢萘、N-甲基吡咯烷酮、1-氯萘、邻二氯苯等高沸点有机溶
范建华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九三学社江苏省画院副秘书长,理事;2007年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毕业,导师范扬;国画作品参加
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BiVO_4、Bi_2WO_6和Bi_2MoO_6复合氧化物以及不同金属掺杂的M-BiVO_4复合光催化材料(M=Ag,Co,Cu,Ni,Zn),用SEM、TEM、XRD、XPS、Raman、PL、UV-Vis等分析方法,对各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将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用于光催化醇-胺水溶液制氢过程中,探讨了光催化材料的表面形貌、组成与结构、能带结构对其光吸收性能和光催化制氢性能的影响
涂料工业迅猛发展对环保要求日益严格,是目前涂料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顺应这个目标,研发高性能、环保型乳液为原料的涂料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魔芋(Konjac,elephant-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