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将序贯加量调强放疗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应用到脑转移瘤的治疗中,对脑转移瘤患者分别设计以上两种放射治疗计划,研究两种放疗计划应用于脑转移瘤患者治疗的可行性,比较两者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差异,为临床治疗脑转移瘤提供最佳放疗计划参考。方法:选取20例原发灶经病理学证实的脑转移瘤患者,对每位患者进行体位固定,CT定位扫描、将扫描图像传至TPS系统进行靶区勾画(包括大体肿瘤靶区、临床靶区、计划靶区)及危及器官勾画(包括双侧晶体,脑干等)。对每位患者分别制定序贯加量调强计划(s-IMRT)及同步加量调强计划(SIB-IMRT)。在序贯加量调强放疗计划中,给予全脑计划靶区(P-CTV)40Gy/20f,后对转移瘤计划靶区(P-GTV)加量20Gy/10f,转移瘤计划靶区总剂量为60Gy/30f;同步加量调强放疗计划分别给予全脑计划靶区(P-CTV)40Gy/24f,脑转移瘤计划靶区(P-GTV)60Gy/24f。分别记录两种放疗计划中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放疗计划的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1、与序贯加量调强放疗计划相比,同步加量调强计划中P-GTV,P-CTV靶区剂量最大值、P-GTV靶区剂量平均值均高于前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GTV靶区剂量最小值、P-CTV靶区剂量平均值和最小值均稍低于前者,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P-GTV,P-CTV的靶区适形性(CI)方面上,SIB-IMRT计划较s IMRT计划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SIB-IMRT计划在P-GTV的靶区均匀性(HI)方面较s IMRT计划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在P-CTV靶区的均匀性上无明显差异(P=0.06)。3、在危及器官保护上,与s IMRT计划相比,SIB-IMRT计划中两侧晶体及脑干受照射的最大剂量及平均剂量均较前者减小,在脑干受照射剂量的平均值上,两者无明显差异(P=0.15);但在两侧晶体受照剂量的最大值、平均值、脑干受照剂量的最大值上,SIB-IMRT计划优势明显,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两种调强放疗计划均能满足脑转移瘤治疗的靶区覆盖及剂量要求。2、与序贯加量调强计划相比,同步加量调强计划具有更好的靶区适形性及均匀性,在转移瘤靶区上后者优势更明显。3、在危及器官的保护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计划能更好地降低周围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尤其在双侧晶体的保护上优势较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