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区中生态产业对区域经济影响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tdj_z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万物生长生存的环境中,人和自然间的和谐相处其实是可以促进不同人之间相互和谐间发展的,继而反射到人和自然非和谐的相处也是人与人之间的非和谐发展的表现。所以要守护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具有现实的区域意义,而且还具有全局统筹发展的意义。天然的生态系统不单单是人类需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因为在大自然的生态环境遭受到破坏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就达到了一种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境界。假如说人类文明的社会在从古至今的急速发展中,是以牺牲大自然的生态环境的代价去换取在经济领域上的快速迅猛的发展,导致大量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所以当下全球各国也开始逐步意识到自然环境不仅仅对人类经济领域的运行产生正效应和反效应,甚至影响到了人们耐以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的必要性。因此,现在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在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发展效益中寻求一个平衡的支点,以此来达到实现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与经济建设发展的双赢战略性目的。当下,随着科技创新不断的进步,人均GDP指数的节节攀高,还在大背景趋势下经济发展的指数快速上涨的同时,还需要保障自然生态环境和区域间经济的共同协调的进步,进而区域经济中生态产业中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在发展的核心上就离不开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如何在平衡中寻求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就成为了当前急需迫切探究的话题。对于我国而言,大量乱砍乱伐、填海造田、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等等,不仅造成了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还直接或间接的带来了经济的损失。我们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修复和弥补,面对着这些庞大的生态发展压力、巨大的责任和艰难的使命,进而在生态产业中主导的转型与技术的创新就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缺一不可的构成部分。而生态产业中的结构不仅是人类历史上作用于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在很大力度上承认了经济发展效益、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上对自然环境的压迫和对生态产业结构系统未来发展方向的模式,还是促进发展自然环境、区域经济和产业改革的关键环节。到现在为止,虽然对区域经济中生态产业的主导产业面临选择的研究方向偏向较高,但是关于研究生态产业的生态环境收益、社会收益和经济收益之间关系构建选择指标对于生态产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较少。在“十二五”规划的文件中就专门针对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相应的方针、政策和实施办法,对于带动自然环境保护的工作,提高生态产业改革及技术创新发展的水平都十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各省都在加大力度的改善和实施,在五年规划中,也从四个方面更加完善了方针政策。越发表现了在新形势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经济建设新要求;越发看重了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优化空间格局,指导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越发加强了在自然生态环境上的监督管理力度,从源头、目标、形式、政策上全面建立了生态环境监管的区域经济的完整体系;越发注重了生态产业工程规划实施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指导作用和发展方向。2016年,新的一年,“十三五”五年规划也即将展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展科技技术含量高、自然资源耗能低、生态环境污染量少的生态产业结构和产品生产的方式就是当务之急。在发展的过程中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还应提倡艰苦朴素、环保低碳、自然纯粹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模式,构建完善的生态产业文明的体系,并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中全面实施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该文件中就明确的指出了生态环境中区域经济成长的必要性。主要包含四点内容。一是要加大力度引导生态产业中的主导产业的经济驱动,推动GDP快速稳健的上涨;二是要淘汰高耗能、高损耗、高消费的“三高型”产业;三是要注重低碳生态产业的改革,通过实现高附加值的新型低碳产业的建立,将生态经济与技术创新相联系,实现自然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上的统一;四是要加快转型升级传统产业,以新带旧,不断创新,带动传统产业更新换代。加大在自然环境中的保护工作,不仅维护了国家与区域间的生态环境的安全,还彻底的从源头上扭转了在经济发展中带来的破坏环境的问题,这也标志着我国生态产业环保的到来。国际经验表明,当工业化处于中期时,由于人口迅速膨胀、城市化进度加快、资源消耗大量增加,不可避免造成人们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我国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承接比较多的是一些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以此,选择适合发展的生态产业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生态产业相关理论概述、区域经济相关理论概述、区域创新系统研究、成渝经济区资源环境分析、特色园区中主导产业选择、生态产业中工业发展的现状、园区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成渝经济区生态产业与区济收益的增长是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升城市整体素质的需要;是解决成渝经济区生态产业转型难题的需要;也是提高该地区各产业发展承载力的需要。而要满足这些需要就离不开新型生态产业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战略方针。在生态产业空间结构调整中,生态产业改革、生态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经济增长三者间的联系是生态产业发展是关键,根据生态区域经济的建设,提出了以下基本途径的建议:改善资源开发利用、区域中生态环境弥补、生态产业中税收制度建立和改善关于建设生态产业的相关法律政策的保护性规定。本文概括了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借鉴国内外相关区域内生态产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报道,还集结了我国在区域发展中遇到的实际情况针对成渝经济区重点生态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做出了全面的评价。成渝经济区地理环境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该区域中生态产业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故而,在区域内应该选择生态产业中主导产业的改革与技术创新来发展新型产业,以此保护该地区“经济”、“生态”、“社会”三者间的相互协调的发展。文章除此以外,创新之处在于全方位集合了成渝经济区中生态产业里各主导产业中的社会收益、经济收益、生态环境收益,选择成渝经济区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园区中的主导产业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及熵值分析法的评价,得出该区域应发展什么类型的生态产业,为该区域经济的较好较快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