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美国对华文化外交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kai9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以文化外交为手段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一直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冷战的胜利则更加坚定了美国的这种信念。在美国人看来,冷战的胜利“事实上是西方民主制度和其实践的说服力及软实力赢得了东西方意识形态斗争的胜利”。1因此,冷战结束以后,在对华政策方面,美国不仅没有放弃文化外交的使用,反而更加重视文化外交的运用,试图达到“不战而胜”的目标。但是,鉴于冷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因而新时期的美国对华文化外交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变化特点。与冷战结束前相比,冷战后美国对华文化外交的手段更加多样,手法更为隐蔽,更具有迷惑性和渗透性,对中美关系的长远发展和国人的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和巨大冲击,值得让人关注。为此,本文在理清文化外交相关概念及其作用的基础上,通过研究1989年至今美国历届政府对华文化外交政策及其历史演变的考察,分析其对华文化外交政策的特征及影响,以期从新的研究视角为理解美国对华外交的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其他文献
新农村的建设不仅是简单意义上的改变农村的人居环境和条件,还要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长远的、全面的发展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
“人肉搜索”网络行为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目前在我国法律领域还处于空白阶段,我国立法尚未对其进行专门具体的规治,但是,从其现有的发展趋势来看,它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已
中日两国分别于1972年和1978年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为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发展确立了基本的原则与方向,始终是指导两国关系发展的最基本的政治文件
经过2006年10月以来中日两国领导人的数度互访,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简称“战略互惠关系”)成为新世纪中日双边关系的基本框架。其中,环境合作是双方首脑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民主与法制进程不断推进和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历史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法制经历了初步创立、快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取得了历史性进展,促进了我国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