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190例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获得其一般资料、既往相关病史、家族史、治疗过程、实验室检查、生存时间、中医辨证及治疗等资料,初步建立PLC信息数据库,探讨PLC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分析PLC的中医证型的分布比率及中医各证型与实验室指标及生存时间等之间的关系,旨在为肝癌的中医临床研究及规范化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收集从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消化科、肿瘤科及其他科室患者的病历资料,符合纳入标准者190例。全部病例均经临床或影像学检查确诊。按照统一设计的《原发性肝癌临床调查表》对住院病案进行记录,将患者信息包括1.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家族史;2.实验室指标: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球蛋白(GLB)、白球比(A/G)、甲胎蛋白(AFP);3.生存时间:收集病例中多数为院内死亡患者,少数为病房随访确知死亡日期,都有明确的生存时间统计;4.患者院内中医辨证及治疗录入,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做统计学处理分析,得出PLC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等相关结论,并利用统计软件检验其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一般资料调查中,患PLC的男性人数161,占总人数的84.7%,女性人数29,占总人数的15.3%,男女比例约为:5.55:1。2.在PLC患者的病史分布中,PLC家族史有17人,既往HBV感染者145人,占总人数的76.3%,HCV感染者13人,占总人数的6.8%,其余病史分布中有PBC 1例,血吸虫性肝病2例。肝硬化基础者123人,占总人数64.7%,其中乙肝后肝硬化99例,丙肝后肝硬化13例。在PLC患者中,HBV感染五项指标阳性率排序为:HBcAb (75.8%)>HBsAg (65.8%)>HBeAb(47.9%)>HBsAb(15.3%)>HBeAg (10%),其中HBcAb、HBsAg、HBeAb比其余两项比例明显较高,分别占HBV总人数的75.8%、65.8%、47.9%,而HBsAb、HBeAg各占HBV总人数的15.3%、10%。乙肝患病人数中HBeAg阳性者18人,抗-HBe阳性者80人,抗-HBe阳性者人数明显高于HBeAg阳性者患病人数。3.在调查的190例患者中,气滞血瘀型占37.9%,湿热蕴结型占25.3%,肝肾阴虚型占22.6%,肝郁脾虚型占13.7%。4.PLC患者ALT排序:肝肾阴虚>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肝郁脾虚,肝郁脾虚与肝肾阴虚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肝郁脾虚与气滞血瘀,湿热蕴结比较无统计学意义。GLB排序: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肝肾阴虚>湿热蕴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G排序:湿热蕴结>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肝肾阴虚,四组均低于正常值,出现白球比倒置,肝肾阴虚与肝郁脾虚及气滞血瘀比较有统计学意义。AFP排序:湿热蕴结>肝肾阴虚>气滞血瘀>肝郁脾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生存时间排序: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肝肾阴虚,肝郁脾虚与气滞血瘀、湿热蕴结及肝肾阴虚比较有统计意义,气滞血瘀与湿热蕴结、肝肾阴虚比较有统计意义,湿热蕴结与肝肾阴虚比较无统计意义。6.AFP值与生存时间呈弱相关,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假设两总体线性相关,最后得出P值为0.19,大于0.05,则假设不成立,AFP值与生存时间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1.在调查的PLC性别分布上,男性明显多于女性。2.在PLC患者中,以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及有肝硬化基础者为多,且乙肝导致的肝硬化占多数;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抗-HBe阳性者患者人数明显高于HBeAg阳性者患者人数。3.在PLC的中医证型中,实证中以气滞血瘀型居多;虚证中以肝肾阴虚型居多。4.PLC患者ALT水平肝肾阴虚组高于其余三组,A/G水平肝肾阴虚组低于其余三组。AFP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生存时间比较肝郁脾虚高于其他三组,四组生存时间差别较大。6.AFP与生存时间呈弱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