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物流快速响应体系设计及网点布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wum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世界范围的突发事件频发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同时还伴随着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对应急物流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快速的做出救援反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有限物资的最优分配。因此,提出基于快速响应的应急物流体系构建及应急网点布局研究,对于实时、快速地制定应急物资配送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已有资源的使用效益,减轻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应急物流特征,重点研究了在突发事件下基于快速响应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及物流服务网点布局问题,主要进行了以下内容的研究:(1)查阅国内外文献,对应急物流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综述了相关研究领域以及本课题研究工作的概况和存在的问题,阐述课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明确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应急物流的概念,与普通物流在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全面比较,总结得到应急物流的特点,最后对应急物流进行类型分析,为应急物流快速响应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2)针对应急物流特征,建立应急物流快速响应体系。研究分析归纳应急物流快速响应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理论性的解决策略;建立了基于快速响应的应急物流体系框架,阐述了框架构建中各层次结构的具体运作流程;针对快速响应体系中的信息需求特点,重点研究了应急物流体系运作中的信息系统,阐述了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为整个应急物流的整体调度和运作提供建设性意见。(3)深入研究了基于快速响应的应急物流预处理。针对快速响应的救援要求,提出应急物流预处理思想,建立应急物流预处理计划框架;分析传统应急物资管理方法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应急物资的分类、特点以及应急物资的管理要求和管理流程,从需求特性和储备特点建立应急物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把多层次灰色综合评判法和SPSS聚类分析用于应急物资的分类分级决策中,对应急物资的库存管理进行优化,并通过简单的算例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急物流中的虚拟仓储问题,并给出几个基于虚拟仓储管理的策略,用于更好的解决库存管理问题,为决策管理人员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4)对应急物流服务设施点选址及服务能力优化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本文主要考虑了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对应急物流快速响应的影响,建立了基于时间延迟与需求不确定的应急物流服务网点选址问题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运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针对文中建立的模型及算法,以某次应急救援为实际背景,采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C#对算法进行了实现,得到了合理的选址方案,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为决策者选择合适的物流选址方案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对应急物流服务网点的能力优化进行研究,针对服务网点内的储位数量,运用witness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计算,并对服务网点能力布局进行了优化设计,为制定快速、高效的应急救援方案提供辅助决策工具。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实施,初中美术课程在素质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美术课程教育,不仅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当今社会政治、经济的日益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中等教育倍受关注,世界各国纷纷采取走多样化的发展道路,典型的就是英国的特色学校政策,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我国目
随着人们资源与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如何在水分散体系中合成高效的具有理想结构和性能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由于含氟单体价格昂贵,性能优异,人们往往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马克思分配理论的指导地位。但由于我国的最基本国情是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完全具备马克思分配理论中实行按劳分配的
目的探讨倍他司汀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用对中风先兆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中风预测仪检测出的140例中风先兆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倍他司汀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A组,60例)
目的探讨社区-居家式老年人长期护理应当包含的各类服务项目内容,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Delphi法,对18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结果两轮专家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城市中机动车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使得道路通行拥堵,出现环境污染等现象,同时也导致交通事故频频发生。当前,我国许多大城市出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城市市政排水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市政排水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出现质量通病,需要对其进行防治,确保市政排
良好的隔震支座性能是实现隔震设计的关键,研发具有变刚度特性的隔震支座以适应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不同阶段的刚度需求对于实现最优的隔震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隔震设计
自我国首条城市轨道交通开通以来,到目前已经有十多个城市建成近500km的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面对城市轨道交通高速的发展,安全是轨道交通的重中之重,对轨道交通安全状况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