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后股改时期的来临,在全流通背景下,证券市场违规行为出现了新的变化。这多数是由于以往占据股份多数的非流通股上市流通所带来的,其中主要包括大股东做庄行为、内部人控制问题以及由于全流通带来的大量并购领域的违规行为。本文着重分析这三方面违规行为带来的全新挑战与需要改进的监管措施。传统管制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失灵与法律的不完备性是造成证券市场监管必要性的原因。本文旨在对于后股改时期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体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事件研究法对于市场违规行为造成的危害即累计非常规收益(CAR)进行量化统计分析,旨在量化其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损害,为量化处罚提供依据。并最终分别从整体与局部的角度对于未来中国证券市场的改革走向提出自己的建议。本文共有五章内容第一章是导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概述了本文中用到的经济理论与计量理论的发展,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证券监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市场失灵理论与法律的不完备性理论。市场失灵理论包括了信息不对称,垄断操纵以及外部性问题。法律不完备性理论则是指出了法律在立法与执法方面的滞后性。这两方面的原因促成了证券监管的必要性。第三章首先对我国目前的证券体制做了介绍,接着介绍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前后大概状况。第四章提出了股改后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几种主要违规现象,包括大股东做庄行为中的信息披露与内幕交易问题,以及内部人控制带来的侵害股东利益问题,以及全流通下带来的并购行为的新变化,包括一致行动人问题、并购透明度、外资并购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与反收购策略等问题。第五章首先引入了事件研究法的概述,事件研究法可以用来判断特殊事件对股价波动的影响来判断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希望通过引入事件研究法中的非常规收益(CAR)能够量化其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损害,为量化处罚提供依据,并引用案例进行计算。接下来,从制度分析的角度指出我国整体证券监管体制未来的改革方向,提出必须加强法律监管,弱化行政监管,建议实行目标管理,抓小放大,提高整体监管效率。最后分别就前面提到的三方面股改后出现的新问题提出具体的监管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