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传染病直至今日仍在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近年来,江苏某系统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为指引,传染病防治获取了一定成绩,但位居该系统传染病发病率前3位的肺结核、水痘、病毒性肝炎仍需重点预防和控制。对传染病进行预警预测,可以了解掌握传染病的发生规律,看清传染病发展趋势,也为下一步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措施提供支持。有必要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预测主要传染病的发病规律,结合卫生队伍现状,提出解决对策。研究方法本研究综合该系统2005-2016年传染病疫情资料、江苏省2014-2016年传染病疫情资料,及一线公卫从业人员相关信息进行如下研究:(1)借助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传染病总发病率的流行态势,3种主要传染病(肺结核、水痘、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态势及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对2014-2016年此系统与江苏省主要传染病流行趋势进行比较。(2)分别建立ARIMA、指数平滑、GM(1,1)、指数曲线模型,预测3种传染病的发病例数及发病率;用平均误差率(MER)及决定系数(R~2)等2个指标评价拟合效果及预测精度;借助残差值评估点预测的精确度。而后,遴选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最优模型,预测3种传染病2017年发病例数及发病率。(3)借助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该系统医疗卫生机构一线公共卫生从业人员队伍现状。主要结果:1.主要传染病发病概况。江苏该某统人群传染病总发病率呈下降态势,总发病率由150.46/10万(2006年)降至80/10万左右(2012年~)。传染病构成变化显著,肠道传染病占比稳步下降,2013年后降至个位数(7.74/10万);呼吸道传染病占比稳步上升,由2006年45.77%上升到超过80%(2012年~),并已经取代肠道传染病成为该系统最主要的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占比基本平稳。11年间,肺结核的发病率在2006-2016年间基本呈线性下降态势,从2006年的38.48/10万稳步下降至2016年的26.26/10万;从时间分布看,其发病率呈现季节波动性,夏秋季节发病率稍高;从空间分布看,肺结核发病率在南京、徐州等市稍高,其他城市稍低;从人群间分布看,20岁以下及61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高于其它年龄组,从业时间短的人群发病率高于从业时间长人群,职工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身份类别组发病率。水痘的发病率在2006-2010年间维持平稳,约在25.00-30.00/10万之间,2011年降到最低点,2013年后维持高位;从时间分布看,水痘发病率具有季节性发病特点,冬春季节高于夏秋季节;从空间分布看,水痘发病率在南京、徐州等市稍高,其他城市稍低;从人群间分布看,水痘发病率随年龄增大、从业时间增加呈现降低趋势,且职工水痘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身份类别组发病率。2006-2011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态势,2012年以后基本保持稳定,维持在3.57/10万-5.76/10万之间;从时间分布看,其季节波动性特点不显著;从空间分布看,南京、徐州等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于其它城市;从人群间分布看,61岁以上年龄组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稍高,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与从业时长无明显关联,学员及其他人员病毒性肝炎发病呈散在发生状态。2.肺结核发病率拟合预测。建立的模型中,ARIMA、指数平滑模型有效,可以预测月发病趋势;ARIMA模型有效,可以预测肺结核季发病趋势,而指数平滑模型无法预测;GM(1,1)、指数曲线模型均可以预测肺结核年发病趋势。月发病趋势预测方面,ARIMA、指数平滑模型拟合的MER分别为9.35%、10.28%,R~2分别为0.81、0.80,ARIMA模型拟合效果及预测精度较高。季发病趋势预测方面,ARIMA模型拟合的MER、R~2分别为5.48%、0.73,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好于指数平滑模型。年发病趋势预测方面,GM(1,1)、指数曲线模型拟合的平均误差率(MER)分别为1.47%、1.80%,R~2分别为0.98、0.97;预测2016年肺结核发病率点预测残差分别为0.39/10万、0.47/10万,可见GM(1,1)模型拟合效果及预测精度较高。利用ARIMA模型分别预测2017年肺结核月发病率及季发病率,结果显示,2017年1-12月肺结核发病率为1.72/10万、1.46/10万、2.01/10万、2.26/10万、2.31/10万、2.50/10万、2.62/10万、2.65/10万、2.20/10万、1.82/10万、1.88/10万、1.59/10万,相交2016年月发病率,呈稳中下降趋势;2017年1-4季度肺结核发病率为5.88/10万、7.75/10万、8.10/10万、5.90/10万,相较2016年季发病率,基本保持平稳。利用GM(1,1)模型预测肺结核2017年发病率,结果显示,2017年发病率为24.87/10万,稍微有所降低。3.水痘发病率拟合预测。建立的模型中,ARIMA、指数平滑模型有效,可以预测月发病趋势;ARIMA模型有效,可以预测季发病趋势,但指数平滑模型无法预测;GM(1,1)、指数曲线模型均无效,不能预测年度发病趋势。月发病趋势预测方面,ARIMA模型、指数平滑模型合的MER分别为28.59%、32.40%,R~2分别为0.57、0.64,可见,两种预测模型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均不好。季发病趋势预测方面,ARIMA模型拟合的MER、R~2分别为22.61%、0.81,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不好。借助ARIMA模型分别预测水痘2017年月发病率及季发病率,结果显示,2017年1-12月水痘月发病率为3.13/10万、2.03/10万、1.94/10万、5.17/10万、4.07/10万、1.94/10万、3.99/10万、2.12/10万、2.54/10万、0.76/10万、2.54/10万、1.35/10万,相较2016年月发病率,基本保持平稳;2017年1-4季度水痘发病率为6.26/10万、6.97/10万、6.59/10万、5.18/10万,相较2016年季发病率,呈稳中下降态势。4.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拟合预测。建立的模型中,ARIMA、指数平滑模型均无效,无法预测月发病趋势;ARIMA模型有效,可以预测季发病趋势,而指数平滑模型无法预测;GM(1,1)、指数曲线模型有效,可以预测年发病趋势。季发病趋势预测方面,ARIMA模型拟合的平均误差率(MER)、R~2分别为117.89%、-0.40,拟合效果及预测精度不高;年发病趋势预测方面,GM(1,1)、指数曲线模型拟合的MER分别为71.44%、48.20%,R~2为0.49、0.76;预测2016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点预测残差值为2.99/10万、2.01/10万,可见指数曲线模型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稍好,但也不够理想。借助指数曲线模型预测2017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结果显示,2017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1.70/10万,与2016年相比,呈下降趋势。5.与江苏省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比较。除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以及梅毒等3种传染病外,该系统主要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与江苏省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从传播途径分类看,呼吸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两者无统计学差异,肠道传染病、其他传播途径传染病差异显著;呼吸道传染病在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构成比中均占据第一位,江苏省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明显高于该系统肠道传染病。6.公卫人员队伍建设现状。二级疾控机构从业人员能力素质较高,符合该系统制定的相关标准。而三级疾控机构人员能力素质偏弱,多数指标尚未达到该系统制定的相关标准,特别是流病人员中专以下学历占13.2%,无职称人员的比例占18.3%,0人曾主持过或获得过国家级、大单位(省部)级科研课题或科研奖项,在5年内发表论文人员数比例低于15%,60%以上的人不会写作,超过60%以上的人不能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论:1.多年来,该系统传染病总发病率总体下降,但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占比稳步上升,已占总发病率第1位,因此,呼吸道传染病应作为防控重点,盯住重要时段、重点人群,深化现有传染病防控策略。2.肺结核及水痘月、季发病趋势预测方面,ARIMA模型拟合效果均好于指数平滑模型;病毒性肝炎月及季发病预测方面,ARIMA、指数平滑模型拟合效果均不够良好。肺结核年发病趋势预测方面,指数曲线及GM(1,1)模型拟合效果都比较良好;水痘年发病趋势预测方面,指数曲线及GM(1,1)模型拟合效果都不太理想;病毒性肝炎年发病预测方面,指数曲线模型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比GM(1,1)模型好。各自选用最优模型预测,肺结核、水痘未来发病呈现稳中有降,病毒性肝炎维持在较低水平,且继续呈下降趋势。3.该系统江苏人群传染病发病率在一定程度上与地方人群传染病状况密切相关。因此要动态掌握地方疫情信息,加强针对性做好预防管控。4.三级疾控机构人员能力素质较弱,多数指标达不到该系统制定的相关标准,需要进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