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项目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工具与实现政策目标的最终载体,然而,就过去几十年的实践效果来看,还存在项目选择、项目承载、实现效果、运行效率、满意度等诸多问题。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有效解决了公共项目运行效率低下、公共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问题,但是更多的问题也逐步浮现。新公共管理理论中价值理性的缺失以及对技术理性的追求造成了很严重的实践问题。就中国的公共项目来看,其运行逻辑也带有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痕迹:重效率轻效果、重投入轻产出、重经济类项目轻民生类项目,等等。然而,让新公共管理为所有的公共项目失败负责也有失偏颇,因此,利用有效的理论解释公共项目失败问题并寻求能够测度公共项目绩效损失的框架成为本文要研究的核心命题。本文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在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与综述的基础上,尝试用PV-GPG理论解释公共项目失败问题;其次,依据绩效产出的三个关键环节对公共项目进行分类,并结合大量公共项目失败的案例样本对各类项目失败进行分析,探寻根源与发生机理;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世界银行项目绩效管理的经验,提出公共项目绩效损失测度框架。从内容上讲包括公共项目失败的归类与归因、公共项目的绩效生成、公共项目的绩效测度。从方法上讲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规范研究等理论研究方法与案例研究、访谈研究等实证研究方法,整体上属于多案例研究。本文的研究结论:一、公共项目失败的本质是社会价值建构、组织管理、协同领导系统的一个或几个环节出现问题而产生的绩效损失,依据公共项目失败的环节,将公共项目失败分成撑面子项目、豆腐渣项目及邻避类项目三种类型;二、社会价值建构缺乏会导致撑面子项目产生,这意味着公共项目会承载错误的内容。社会价值建构过程缺乏源于公共项目决策者不愿意支付高额成本以及制度设计缺乏对官员进行建构过程的有效激励;三、组织管理方面出现问题会导致豆腐渣项目产生,核心特征是项目的建设指标没有达成,主要表现在缺乏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行政干预与政企合谋、目标置换与反客为主、监理与监管流于形式。这类项目失败的根源是政府权力过大且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四、协同领导系统失效会导致邻避类项目产生,表现是高强度的关系冲突与对立,最终导致项目停滞或下马。协同领导系统要处理好“大公共利益”与“小公共权利”的关系,在冲突处理机制中要重视信息公开、公民参与以及合法补偿等内容;五、提出公共项目的绩效损失测度框架。框架包含偏离度的测量与偏差值的测量。偏离度可以测度公共项目偏离公民需要的程度,偏差值可以测度公共项目的效率与效果。偏离度与偏差值是实际测度公共项目绩效损失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