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领主属宾句是汉语中极具争议性的一个句型,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就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受限于当时的环境及传统语法的自身局限,对于这一句型的研究尚不彻底,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从90年代开始,这一问题再度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截至目前为止,对于句首领有名词的解释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移位说(Xu,1999; Han,2000; Wen&Chen,2001),第二种是基础生成说(Zhu,2005, Pan&Han,2005)。第一种说法认为,领有名词是从隶属名词的定语位置移至句子的最前端,第二种说法认为领有名词是基础生成于句首位置,而非移位。对于领主属宾句的研究目前学者们仍有许多问题未达成一致意见,例如:表示名词所有格的“的”字问题,究竟是在领有名词提升的过程中被删除,还是“隐现”?隶属名词到底带的是什么格,是部分格、主格,还是宾格?领有名词是充当主语还是话题?这些问题,都是学者们反复争论,却又没有得出最终一致方案的。因此,本文试图以乔姆斯基最新提出的语段理论(Phase Theory)为理论框架,对领主属宾句进行研究。语段理论是对Minimalist Inquiries (MI)的进一步发展与阐释。Chomsky提出语段理论是为了强调语言研究的生物学属性。在语段理论中,句法运算是按照语段进行的(phase by phase)。一个语段推导完成后,这个语段的语域就要被提交,不能参与接下来的句法运算,这就是语段不可穿透性条件(phase impenetrability condition,简称PIC)。本文第一章将介绍理论框架,包括题元理论、格理论、语段理论及CP分裂假设。其中语段理论为本章的重点,包括语段的定义,其框架内的特征赋值与探针-目标关系,语段理论中最重要的语段不可穿透性条件(phase impenetrability condition/PIC)。第二章将介绍领主属宾句,包括其定义、语法特征及其特殊性,并对国内外学者对这一特殊句式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第三章中是本文对领主属宾句的分析。首先,本文分析了目前学者们对领主属宾句的研究方法,并指出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然后,本文基于Chomsky最新提出的语段理论对这一特殊句型的句法推导进行研究。本文认为,领有名词基础生成于话题的标志语位置。由于领主属宾句中的动词为非宾格动词,形成的VP不能构成语段,因此隶属名词与T通过远距离一致被T赋予主格。最后,本文指出了这种新的分析方法的优点。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文有一定的局限性,即本文只分析了现代汉语中的领主属宾句,而没有考虑跨语言的差异,因此,相关问题需要得到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