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因素对玉米产量性能的调控效应及其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lili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高产是栽培措施和生态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生态因素是影响玉米产量性能及产量最主要的因素。提高产量不仅只从栽培措施上着手,还应考虑玉米生长的生态环境条件,光、温、水等生态因素通过影响玉米产量性能方程中的各个参数,进而影响作物产量。目前,生态因素对产量性能方程各参数之间的影响还没有相关报道,因此研究生态因素与玉米产量性能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08—2010年在河北廊坊开展了分期播种试验,选用三类不同熟期的玉米品种和四个种植密度,并记录田间生态因素,研究播期、品种和密度以及生态因素与玉米产
其他文献
为了探索最佳的烤烟烘烤方式和烘烤工艺,采用了变频器对密集烤房热风循环风机进行变频调速技术处理,通过在密集烤房不同烘烤阶段采取不同的风机转速,对烘烤过程中的通风、温、湿度状况、烟叶的生理生化特性及烤后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外观物理性状和化学品质及经济性状的研究比较,初步确定在装烟密度65kg/m3条件下不同烘烤阶段适宜的风机转速条件,及其对烤房内流场环境及烟叶生理生化特性和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主要
学位
研究了烟叶成熟和调制期间外观颜色、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形态的变化以及颜色参数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研究了烤烟烟叶先晾后烤对烘烤质量的影响,为优化烤烟密集烘烤工艺,寻求提高烤房设备利用率和节能降耗的合适晾制环境。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成熟度烟叶的L*、a*在烘烤过程中均呈现升高的趋势,C、b*在48℃之前升高,48-54℃有所下降,之后稍有回升,H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其中L*的变化规律表现为过熟>适熟
学位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约有35%~40%的人以小麦为主食。在信息化技术大发展的时代,为搞好小麦生产,提高小麦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们在小麦等农作物研究领域中引进可视化等先进技术,用新技术、新手段来研究解决小麦研究中遇到的新问题。它是继小麦等作物模拟模型、精准农业研究之后的一项新的研究——虚拟农业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应成果,也使传统农业迎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开始了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本
学位
本试验以云烟87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源和打顶方式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从农艺性状、碳氮代谢关键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香气物质和经济性状几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对农艺性状的研究烟株的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逐渐增大。有机氮和无机氮共施的处理(T5)在前期生长发育较慢,随着肥力的释放逐渐加快,到后期各个指标均大于无机氮处理;打顶后有机氮促进烟株生长发育的
学位
通过开展重庆市烟田连作土壤营养缺失及其修复机制的研究,探索了连作烟田矿质营养恢复的途径和解除烟株连作营养障碍的方法。试验结果如下:1烤烟连作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烟田连作后pH值下降,相邻茬次之间平均降幅0.05个单位,土壤易酸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会逐年下降,相邻茬次之间平均衰减量0.56 g/kg;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随连作年限延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P(6 %~31 %)>K(6 %~
学位
2009年在河南宝丰县石桥乡和确山县瓦岗乡进行了大田试验,研究了生态条件对烤烟农艺性状、酶活性、常规化学成分及致香成分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态条件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宝丰烟叶节距生长较慢,植株较低;宝丰烟草茎围主要是打顶前期生长较快,成熟期茎围变化不大;打顶后宝丰第18片烟叶的长度和宽度迅速增加,长宽比下降。确山烟叶节距生长较快,植株较高;茎围生长较宝丰快;确山烟草第18片叶长和叶宽增加
学位
碳代谢和氮代谢是植物生长发育和产品品质形成过程中最基本的代谢过程。烤烟中,烟叶品质的优劣是烟株碳氮代谢协调程度的结果。凉山不同地区立体气候明显,海拔、气温、日照时数、降雨量、土壤特性都存在差异,赋予烟叶不同的风味特征。明确烟叶成熟进程中碳氮代谢流向分配和对次生代谢的影响,对于调控烟叶发育,获得风味各异优质烟叶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选取普格和会理两个代表性生态区域,研究烟叶成熟进程中碳氮代谢流向分配及次
学位
2009年在云南玉溪和普洱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玉溪、普洱生态条件下烟叶碳氮代谢、次生代谢与烟叶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关系,明确了玉溪、普洱两地生态条件对烟叶质量的影响及其两地不同质量特征形成的代谢机理,对指导烟叶生产、彰显烟叶特色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态因素影响烟叶氮代谢强度。玉溪较高的海拔和较强的紫外线抑制烟叶GS、GDH、GOGAT活性,这使得玉溪烟叶氮代谢强度低于普洱烟叶,而氮代谢
学位
以我国主产烟区291份烤烟样品为材料,分析了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含量的分布状况;分析了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在不同烟区、省份、部位、年份、品种、香型间的变异特点;探讨了烤烟挥发酸、挥发碱与常规化学成分、中性香气物质及评吸品质的关系。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分析了我国烤烟挥发酸和挥发碱含量的数量特征。我国烤烟挥发酸含量中等偏低,平均值为0.24%,变幅为0.11%~0.46%,有52个样本(占样本总数的17
学位
烤烟感官评吸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仍然是烟叶质量鉴定、卷烟叶组配方设计、香精和料液配方筛选的主要依据,通过对烤烟感官质量指标的检查,能直接对烤烟质量的好坏做出准确的判断,对感官质量的评价也就应运而生。最常用的烤烟感官质量评价方法为指数和法,该方法将不同评价指标分值与对应权重相乘,所得加和即为最终评价值。该方法应用简便,易于实现。但是烤烟的感官质量不仅取决于各项指标的加权和,而且更主要地受少数限制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