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污染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其所带来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其中水污染尤甚。相对于传统的生物、化学、物理等水处理工艺来说,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光催化氧化技术具有较大的优势,其氧化性强、能量消耗低、无二次污染,是一种发展前景极好的水处理方法。纳米二氧化钛因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成本低,无毒,难溶和较高的催化效率等特点而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光催化剂。由于其禁带较宽,光量子效率低,在实际应用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通过金属离子掺杂一方面可以改变TiO2的禁带宽度;另一方面金属离子掺入可以在TiO2中引入缺陷或者改变其结晶度,从而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延长载流子的寿命。因此通过金属掺杂可以显著提高TiO2的光催化性能。本文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Bi-La、Bi-Co、Bi-Cu、Bi-Fe共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剂,利用TG-DSC、XRD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以活性黑KN-B为模拟染料废水进行了光催化降解研究,系统地研究了光催化降解染料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反应的动力学特性,得出了光催化降解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经过500℃热处理制得的金属共掺杂纳米TiO2催化剂均为锐钛矿型,粒径在10.014.0nm之间,金属共掺杂提高了TiO2的热稳定性,提升了TiO2的晶型转变温度,抑制了TiO2的晶型转变和晶粒生长,提高了TiO2的光催化活性。以高压汞灯为光源,考察了金属掺杂量、煅烧温度、催化剂投加量、溶液初始浓度和溶液初始pH值等对催化剂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金属共掺杂纳米TiO2的最佳煅烧温度为500℃;金属掺杂量对TiO2的光催化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不同金属有不同的最佳掺杂量, Bi-La共掺杂纳米TiO2最佳掺杂量为0.5%的Bi和0.2%的La,Bi-Co共掺杂纳米TiO2最佳掺杂量为0.5%的Bi和0.05%的Co,Bi-Cu共掺杂纳米TiO2最佳掺杂量为0.5%的Bi和0.01%的Cu,Bi-Fe共掺杂纳米TiO2最佳掺杂量为0.5%的Bi和0.1%的Fe,掺杂量过多或过少都会降低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金属共掺杂纳米TiO2的催化效率随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其中Bi0.5La0.2/TiO2、Bi0.5Co0.05/TiO2和Bi0.5Fe0.1/TiO2的最佳投加量均为2.0g/L,Bi0.5Cu0.01/TiO2最佳投加量为4.0g/L;金属共掺杂纳米TiO2的催化效率随溶液初始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但较低浓度下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无法充分发挥,活性黑KN-B适宜的初始浓度为40mg/L;溶液的初始pH对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影响显著,酸性条件下活性黑KN-B降解速率远快于碱性条件下的降解速率,Bi0.5La0.2/TiO2、Bi0.5Co0.05/TiO2、Bi0.5Cu0.01/TiO2和Bi0.5Fe0.1/TiO2最佳pH值分别为2.20、3.30、2.01和2.20。金属共掺杂纳米TiO2的光催化活性优于纯的TiO2或单掺杂Bi的TiO2,但掺杂不同金属的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也不同,在各自的优化条件下,Bi-La、Bi-Cu共掺杂TiO2光照30min后活性黑KN-B溶液的降解率可达99%以上,而Bi-Co、Bi-Fe共掺杂TiO2光照50min后活性黑KN-B溶液的降解率可达99%以上。活性黑KN-B的光催化降解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将制得的金属共掺杂纳米TiO2用于多种染料的光催化降解,效果较好。探讨了金属共掺杂改善TiO2光催化性能的可能机理,系统研究了不同金属掺杂TiO2的光催化性能和影响因素,丰富了光催化氧化技术和纳米半导体光催化剂的理论基础,为其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