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信息向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一方面盈余信息与投资者密切相关,它有助于投资者进行理性决策;另一方面盈余信息关系着企业和管理层的业绩衡量,并且被用来对上市公司从招股上市到摘牌、退市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和监督。
我国在2006年2月15日正式颁布的一项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及三十八项《企业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这使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有了实质性趋同。新会计准则相对于旧准则的较大变动,必然会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业绩、公司价值、会计政策、报表内容和信息披露行为等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影响其盈余信息质量。
本文研究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下盈余质量的变化,一方面通过规范理论分析新准则对于盈余信息质量的影响,另一方面则通过实证检验来证实其盈余信息质量是否有所提高,从而验证理论上的分析。本文认为,一方面,新会计准则通过引入公允价值等变化,提高了盈余信息的相关性,对此笔者通过对盈余信息与股价及股票报酬率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另一方面,新会计准则下通过改变盈余管理空间以及对于公允价值的谨慎运用等方式,对盈余信息的可靠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此笔者主要通过对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程度来进行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总体上而言,新会计准则下盈余信息与股价相关性有所提高;(2)具体而言,在与股价相关性上,投资者逐渐能够识别持续性不同的盈余信息,但对于盈余相关指标不太看重,仅对盈利能力指标有所关注,且新准则下这种现象没有得到改善;(3)在研究盈余信息与股票报酬率相关性上发现,新会计准则下盈余信息与股票报酬率相关性反而降低;(4)实证结果表明,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程度并没有显著变化,但依然存在利用新准则中的新规定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这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