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围神经缺损后的再生和功能恢复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由于周围神经结构和功能上的特殊性,大多数情况无法直接对拉吻合,因此必须寻找一种神经替代物来修复缺损。近十年来,随着材料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用于神经修复研究的材料品种越来越多。对于神经修复的研究重点也已从单纯地对神经修复技术的研究转向为对神经再生的研究。 所谓神经再生导管就是用生物或非生物的材料预制成管状,再将神经的远近断端放入管内,两断端神经外膜与管壁各缝1~2针固定。随后神经轴突即可沿着管腔从近端长入远端。随着组织工程的发展,人工神经再生导管的研究迅速成了目前人们研究的焦点。 聚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PGLA)编织结构神经再生导管,是目前世界上研究修复神经缺损的导管之一。桥接白鼠体内14mm坐骨神经损伤的动物实验表明,该种导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引导神经再生。然而,有一些导管在实验过程中出现轻微的塌陷现象,严重影响了神经的生长。因而,神经再生导管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径向支撑力是影响神经再生的重要因素,有必要对导管的径向压缩性能做进一步的研究。神经再生导管对导管的拉伸性能要求不高,但作为导管的基本力学性能,本文也对导管的拉伸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 本文研究不同制作工艺参数的编织结构周围神经再生导管的力学性能,探讨较优的制作工艺参数,初步研究不同制作工艺参数在体外模拟降解过程中的径向压缩性能变化和质量衰减速度。 神经再生导管的力学性能研究中探讨了制作工艺参数不同的神经再生导管的拉伸性能和径向压缩性能。制作工艺参数变化有:原料配比、编织结构、编织角、编织机锭子数、编织纱线线密度、轴纱线密度和涂层方式变化。试验中,分别探讨这些制作工艺参数变化对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