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核处理器的极化码编解码技术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l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化码作为目前唯一能被理论证明可达信道容量编码方案,一经出现就成为了学术热点并在众多研究人员的努力下成为了5G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本文从极化码的基本编译码算法入手,对极化码的快速解码算法、码率兼容和混合自动重传方法、非系统极化码的乘积码编译码算法和极化码软件解码器的设计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
  论文主要介绍了极化码的编解码算法,为后续关于极化码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首先给出了极化码的基本编码方式并详细阐述了信道极化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极化码构造方式,如巴氏参数法、蒙特卡罗法、转移概率矩阵法、高斯近似法和5G标准中的构造,并给出具体的实现方式。然后详细讨论了二叉树形式的SC解码算法,介绍了SCL解码算法原理,说明了CA-SCL解码算法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算法工作的具体流程。最后,根据高斯信道下程序仿真比较了各类解码算法的性能并讨论了不同算法优缺点。
  论文重点研究了极化码的快速解码算法及SIMD实现。首先介绍了SIMD指令的工作原理和处理方式,研究了极化码的SSC解码算法和基于SSC算法的Fast-SSC算法,讨论了快速算法简化的原理,同时统计了在不同码率下各类节点的分布情况。我们利用多线程和SIMD等并行工具实现了帧间并行的极化码软件译码器,着重介绍了主线程框架和子线程各模块间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各模块的的SIMD实现步骤。论文讨论了程序实现在服务器上实测的情况,给出了不同简化算法的性能和实际吞吐量和时延,同时也分析了不同量化比特对解码器性能的影响。
  论文进一步研究了极化码的HARQ方案及其SIMD实现。首先简单的介绍了极化码的两种码率兼容技术打孔和缩短,并分析了两种不同的技术在不同码率情况的性能的优劣。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极化码的HARQ方案原理,包括追踪合并重传、递增冻结重传和递增码长重传等。程序仿真比较了不同重传技术性能的优劣并分析其原因,讨论了不同重传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我们结合递增码长重传的工作原理提出了重传帧的独立解码方案,介绍了实现的原理和具体的操作流程,并结合程序验证了独立解码的性能也是该码率下最优的。我们实现了极化码的递增码长重传软件系统,并在服务器平台上实测吞吐量,结合数据结进行了分析。
  基于极化码的编解码研究,我们还关注了极化码的乘积码迭代译码及SIMD实现。首先简单介绍了经典乘积码的构造原理,着重介绍了非系统极化码作为分量码构造的乘积码,讨论了极化码乘积码的构造和编码原理,研究了包括分步解码和SISO解码在内的不同乘积码解码原理。为了降低复杂度,我们将固定翻转的SC算法与Fast-SSC算法相结合设计了一种快速固定翻转SC算法,并将该算法作为乘积码分量码解码器实现了高速乘积码SISO迭代软件译码器,重要的关键步骤给出了具体的SIMD指令集算法,结合程序仿真讨论了不同乘积码解码器性能,根据实测的吞吐量分析了乘积码的SISO译码的加速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无线通信业务的稳步扩展,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无处不在的人为及自然干扰成为宽带通信高质量、高速率及高效率传输的最大障碍,智能化抗干扰系统的研究尤为迫切。作为智能抗干扰系统核心的信道检测模块,其性能直接决定了后续参数决策的准确性以及系统抗干扰性能的优劣。传统的信道估计方法一般采用均匀导频和线性插值,导致频带利用率低及恢复精确度不高等问题。而基于压缩感知的估计方法则通过稀
学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图像作为信息技术中的重要传播载体,在信息的传播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大数据时代,如何高效地处理海量图像信息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1]。随着人工智能的热潮的涌起,利用高度智能化的机器来替代各行各业的人工工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光学字符识别(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技术是计算机视觉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模拟人类的视觉智能地对图像中的信
学位
视觉语义分割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其目标是对图像、视频等数据在像素级别上进行分类,给出每一个像素点的标签,这是一种应用于场景理解的任务。因其在医疗诊断、自动驾驶、机器人、增强现实等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视觉语义分割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随着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的诸多突破性成果,大量的深度学习方法被运用在语义分割中。本文以深度学习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视觉语义分割技术,包
随着无线通信网络中移动数据流量的爆炸式增长,单依靠网络中心资源池服务大量设备的云无线接入网架构在服务时延方面呈现出愈加显著的劣势。通过分布式的缓存、计算资源缓解网络前传链路负载是应对海量数据需求的一种重要途径。微蜂窝无线通信网络、设备间通信网络等边缘缓存使能的无线通信网络能够有效分散核心网的数据负载,降低服务时延的同时提升用户体验。然而受制于边缘接入点有限的缓存容量,如何设计有效的边缘缓存策略实现
学位
本文研究了毫米波大规模 MIMO 系统的波束成形,针对端对端通信系统和多用户通信系统分别进行了分层码本设计,并利用所设计的分层码本进行了波束训练。  本文提出了一种两步法设计分层码本。在第一步中,不考虑混合波束成形架构的硬件约束,而基于全数字架构设计了一种码字,称之为理想码字设计。对于理想码字设计,本文为预先设定的波束增益引入相位以提供额外的设计自由度,从而提出了一种相移理想码字设计(Phase-
学位
分频器是锁相环电路设计中的重点之一也是设计难点之一。而锁相环所提供的稳定的时钟信号在数字信号处理和通信链路中必不可少。锁相环广泛用于无线电,电信,计算机和其他电子应用中。本学位论文主要研究了电流逻辑模式(CML)结构的分频器的分析和设计。并提出了CML分频器的基于注入锁定现象的几何方法分析,论证的CML分频器的工作条件,以及其自振荡和锁定区间(工作带宽)与分频器电路设计参数之间的关系。本文中根据所
学位
随着智能终端数目和移动业务需求量急剧增长,现有的无线通信技术面临新的挑战。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通过在基站侧配备大规模天线阵列,大幅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功率效率和频谱效率,是当前移动通信领域实现突破的关键技术之一。为获取大规模MIMO带来的潜在能力,获取准确的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
学位
安全飞行是无人机飞行的首要前提,控制信号的稳定传输与操控人员的安全操作在无人机飞行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设计与实现了基于远距离无线电( Long Range,LoRa)的无人机多制式遥控系统,采用具有远距离低功耗特点的 LoRa 技术,并结合跳频技术充分展现 LoRa 在抗干扰和抗多普勒效应方面的优势。为了弥补 LoRa在数据传输速率上的劣势,本文系统采用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在满足误帧率要求
学位
VLC通信具有频谱资源丰富、绿色环保、部署方便、保密性好、传输速率高等优点。可见光信道的时域响应具有稀疏特性,因此可以将压缩感知理论应用到VLC系统的稀疏信道估计中。本文主要针对DCO-OFDM可见光通信系统的,研究了基于压缩感知的信道估计算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一、研究了DCO-OFDM系统基于支撑集优化的匹配追踪信道估计算法。在介绍基于压缩感知的OMP算法和SAMP算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已有
可见光通信技术可被用来同时进行通信和照明,有效解决了射频通信频谱资源短缺的问题,这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青睐。传统可见光通信采用二进制信号传输信息,这限制了数据传输速率以及高频谱效率。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因为其高频谱利用率,被引入到可见光通信中用来提升数据传输速率。本文以可见光OFDM通信技术为基础,深入研究讨论了各类抗LED非线性的OFDM传输算法方案,包括基于子载波预留法的可见光OFDM系统以及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