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某滑坡群演化机理及水位升降作用下库岸稳定性分析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_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是后三峡研究重点之一,该区域的滑坡空间差异性分布与局部构造有着密切关系,局部构造控制着滑坡群的分布及演化过程。另一方面,蓄水后库岸岩体水环境发生变化,有些岩体将长期浸泡在水下,有些将受到库水位升降的循环作用。这些水环境的变化将加剧原有水——岩作用的进程,引起一些新的水——岩作用形式,必将影响库区滑坡群的长期演化规律。  本文基于断层相关褶皱理论研究该区域局部构造,选取秭归范家坪——树坪滑坡群为研究对象,研究局部构造与滑坡分布的关系。研究区9个滑坡为有规律的并列连续分布,具有相似的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具有相似的成因机理。该滑坡群由谢家包背斜控制,范家坪、白水河等滑坡位于谢家包背斜北翼,为挤压—推移—剪切破坏类型顺层滑坡,树坪、杨家沱滑坡位于谢家包背斜核部或者转折端部位,为典型的崩滑复合体滑坡。滑坡群在自然条件下整体演化趋势为西往东,在库水升降长期作用下势必对该研究区滑坡群的演化趋势产生影响。选取该地区某滑坡砂岩为代表岩石,开展模拟库水升降条件下水——岩作用试验,研究岩体在库水升降条件下劣化规律。根据试验需要,研制出一种能够模拟库水压力条件下水岩作用的试验平台,并可根据需要调节室内水压力,为开展模拟库水压力条件下水——岩作用试验研究提供条件。通过试验研究不同水位升降条件、不同“浸泡——风干”循环条件岩样劣化规律,分析试验岩样强度、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及岩样破坏形态。根据试验结果研究不同库水压条件下岩体的力学参数劣化,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该滑坡的长期稳定性。由于库水位升降过程加剧原有水——岩作用,导致库岸边坡破坏的时间大为缩短,对岸坡的长期稳定性构成极大的危害,最终影响研究区滑坡的演化过程,改变滑坡群演化趋势。
其他文献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被广泛地应用于要求大空间、大跨度的建筑结构中,对其抗震性能评价仍存在不少争议,在罕遇地震时难以实现“强柱弱梁”的屈服机制。因此,本文对我国现行
输电线路上的覆冰在温度升高和风荷载等作用下会发生脱落,从而引起导线竖向振动和横向摆动,可能引起导线烧伤、跳闸、闪络等电气事故,也可能导致导线断股、绝缘子和金具损坏、杆塔折损甚至倒塌等机械事故,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目前有限元法是解决输电线路脱冰动力响应问题的主要手段,而输电线路属于大跨度强非线性结构,前处理和求解占用较多时间,采用参数化有限元法可提高建模分析效率,这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首先实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中,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的配筋比例受预应力度的大小控制。预应力度的不同,反映了构件中施加的预应力水平高低。预应力度取值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预应力
碰撞冲击本身是一种灾害,恐怖袭击、车船撞击等使各类结构面临着直接的碰撞威胁;车祸、地震等灾害的的次生灾害中也包括对结构的碰撞冲击作用,由此可见,结构面临的碰撞冲击威
钢管混凝土拱桥自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新兴以来,因其优异的结构特性在桥梁建设上的发展尤为迅速,在大跨度拱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异型桥型的出现使
嵌岩桩单桩承载力高,沉降小,抗震性能好,因此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国家建设的快速发展,软质岩石中的嵌岩桩问题越来越经常遇到。由于对软岩工程性质的研究不够,以及对嵌岩桩
加筋挡土墙结构相比于素土结构,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更强的地形适应性、便于施工和造价更经济等多个优点,在国内外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对加筋挡土墙的受力和破坏
在轻骨料混凝土中使用轻砂代替普通砂配制成的全轻混凝土,相比轻骨料混凝土它不仅具有较低的表观密度,而且兼有轻骨料混凝土的一些优点,如轻质高强、保温、隔热、隔音及良好的抗
探地雷达检测具有快速、高效率及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且探地雷达的分辨能力可达厘米级。近年来探地雷达无损检测技术在隧道衬砌质量检测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及应用,数据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我国一些早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已经接近或达到了使用期限,出现了诸如混凝土表面碳化、钢筋锈蚀等诸多问题,对其进行维修加固能够提高其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