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板筏基础非线性冲切损伤过程模拟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wanmi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厚板筏基础由于其整体性好、调整地基不均匀沉降、能为地下室提供较大空间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实际工程当中。但在设计与研究中由于要考虑筏板基础与地基土体共同作用,使其受力情况和冲切机理极其复杂,目前尚没有精确的解析解,主要是以半经验、半理论为主。而且由于筏板基础尺寸较大,做现场试验比较困难,因此本文利用ADINA有限元程序对筏板基础进行冲切模拟和非线性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在总结众多学者对板柱连接进行冲切破坏研究的基础上,利用ADINA有限元软件对平板式筏板基础在分别考虑只有竖向荷载作用下和竖向荷载与不平衡弯矩共同作用下两种情况进行非线性冲切破坏模拟。得出了筏板基础在这两种不同加载方式下的破坏及裂缝特征、变形、应变以及地基反力分布状况。认为不同的加载方式对筏板破坏形态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冲切计算中利用屈服线理论和拟梁法分别对筏板在竖向荷载和不平衡弯矩共同作用下的抗冲切承载力进行验算;利用规范公式计算出冲切承载力预测值,并把有限元计算值、规范预测值和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而规范预测值偏于保守。对梁板式筏形基础,只是对单跨式筏板进行了冲切模拟。并得出了筏板基础的裂缝、变形、应力及地基反力分布。在小荷载情况下,筏板的地基反力分布比较均匀,随着荷载的增加,地基反力呈非线性分布并且主要集中在肋梁及其周围2.5倍板厚的范围内。板格及肋梁都出现了反向弯曲的现象。冲切验算时考虑了板格冲切破坏模式和节点破坏模式两种情况。最后利用SAP2000和ADINA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地基刚度的变化对板的冲切性能的影响以及板裂缝的分布情况和发展状况。
其他文献
随着减震控制技术在结构工程中逐步得到应用,非比例阻尼问题愈发显得突出。由于阻尼的非比例特性导致结构在模态空间的耦合,体系不满足关于模态矩阵的正交性。所以,基于传统
本文就抗震设计中地震作用取值的问题做了系统的分析研究,通过国内外抗震规范的抗震设计的思想、设防目标和地震作用取值的方法的详细对比分析,以及我国国内的抗震规范和行业
在最近的二十年里,外贴FRP加固法越来越被广泛地运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领域。在外贴FRP加固法中,FRP与混凝土界面之间的剥离破坏是加固的组合梁失效的主要模式,因此FRP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由于使用功能方面的需要,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节点可能存在预应力钢筋张拉锚固布置复杂,预应力筋无法穿过节点核心区锚固的情况。因此需要在梁端和柱交汇处进行水
火灾的发生不仅会破坏建筑物,而且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危害。混凝土高温性能是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传统混凝土的材料抗拉强度低、易发生脆性变形等缺点,在火灾
本文以纯弯为基本荷载类型,对工形梁的侧倾稳定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就截面尺寸改变对临界荷载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参数化分析,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本文以ANSYS作为有限元分析
钢管混凝土结构具有强度高、延性好、抗震性能优越、施工方便等特点。开展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对于了解节点的力学性能,改善节点构造,促进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地震区
柱脚是钢结构中上部主体结构与基础连接的重要节点,是决定其稳定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在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地固定柱身并将柱下端的轴力、弯矩和剪力传递给基础,使上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大量高层结构不断涌现,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成为结构设计的制高点。我国又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目前仍处于地震高发期,因而扭转问题一直是结
子结构法是根据先修改后复原的思想通过分解再组装系统结构模型的一种技术,它可以用缩减自由度形式表示一个十分复杂的结构,已证明这种技术在解决大型复杂结构的动力问题,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