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干燥—缓苏过程中裂纹产生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wangtantan12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谷(paddy rice)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刚收获的稻谷因收获季节和地域不同含水率差异较大,如南方7月份收获的稻谷湿基含水率23%-27%,北方10月份收获的含水率15%-20%,均需进行干燥处理才能达到安全的储存含水率13%。然而,不合理的机械化干燥方式和干燥工艺,会导致干燥过程中或干燥后稻谷籽粒出现裂纹,甚至爆腰。较高的裂纹率(爆腰率)将影响稻谷的整精米率和食用口感,导致其经济价值降低,所以干燥后稻谷裂纹率成为恒量干燥工艺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缓苏作为稻谷加工,储藏,流通中的重要环节,兼
其他文献
随着有机电子器件的兴起,人们对柔性电极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传统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ITO的抗弯折能力差,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寻找新的材料来代替ITO成为当前透明导电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在众多备选材料当中,金属网格结构以其优良的导电性、延展性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采用龟裂的有机化合物作掩模板,借助蒸镀、电镀工艺,在裂纹中沉积金属,制备了不同结构的金属网格薄膜。并对其性能做了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学位
氮(N)是世界上作物生产最重要的营养之一,也是大多数农作物中含量最大的营养元素。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来说,氮素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合理的施用氮肥不仅能提高水稻的优质与高产,还能缓解由农业生产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所以农情基本信息的获取要快速准确。本文利用无人机技术实时、快速监测水稻冠层氮素、叶绿素的营养状况,进一步指导其田间氮素的精细化管理,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
学位
氮肥偏生产力是衡量水稻生产过程中氮肥产出效率的重要指标。提高氮肥偏生产力的关键是控制农户施氮量。量化识别当前氮肥利用效率有助于施氮量的有效控制,并对氮肥偏生产力的耦合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然而,当前有关氮肥利用效率的研究仍有不足,尤其是欠缺从农户生产的角度对氮肥利用效率进行理论性的探讨,各学科对氮肥利用效率的认知存在广泛争议。因此,从农户生产的角度探索氮肥的有效性,进而研究水稻种植过程中氮肥
学位
纳米薄膜的流动传热研究能够为优化材料加工工艺设计、改善产品性能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针对三种不同类型流体,分别研究了牛顿流体、粘弹性流体、幂律流体在拉伸平板上流动传热问题。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了拉伸平板上牛顿纳米流体的边界层流动传热问题,探讨了牛顿流体薄膜的表面张力梯度所引发的Marangoni效应,利用相似变换理论将偏微分方程组转化为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通过同伦分析方法对方程组进行解析求解,通过打
学位
磁电复合材料不仅拥有铁磁性和铁电性,而且还拥有磁电耦合性能,在电子元器件、信息储存器、磁电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铅基磁电复合材料,因其会对环境以及人体产生危害,导致该类复合材料在实际的应用中受到了诸多限制。因此,迫切地需要对无铅磁电复合材料进行开发与研究。本文采用Sol-gel法结合旋涂法在Pt/Ti/SiO_2/Si衬底上制备出了 Sr和Zr掺杂的Ba_xSr_(1-
学位
苏皖两省作为长江中下游稻区一季稻的主要产出省,在一季稻关键生长时期,常受到高温热害的危害。本文基于1961-2015年气象数据及1993-2013年生育期数据,根据高温热害等级指标,通过提取苏皖地区一季稻孕穗-抽穗期高温热害发生的站次比及高温热害发生频率,分析该区域内高温热害时空分布规律及周期变化特征。通过各台站高温热害发生次数构建高温热害危险性模型;以各市县一季稻种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作为暴露性
学位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于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水稻面临着不同气象灾害的影响,尤其是高温热害。适宜播期的选择能有效地降低水稻遭受高温危害的程度,从而实现水稻的高产和稳产。因此,本文以两个高温指标(连续3d及以上最高气温(Tmax)≥35℃和均温(Tave)≥30℃)对江苏7个站点1966~2015年高温热害的情况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分析;继而基于2012和2013年两年的试验数据,
学位
研究表明,低温冷害仍然是影响东北地区单季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2000-2010年东北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是随着种植格局改变水稻生产遭受低温冷害的风险仍然存在,极端低温事件也时有发生。为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如何快速有效地监测东北地区水稻低温冷害的发生情况以及如何评估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本文将从遥感监测和模型模
学位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气候属大陆性高原气候,降水稀少,干旱频发,加上海拔高,气温低,使得当地农业发展极受自然条件限制。农业气象干旱为制约青海农业发展的首要气象灾害,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干旱风险性评估非常重要。本文以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为研究区,根据研究区12个气象站长期的气象资料与生物气象资料,运用最大熵模型及ArcGIS对研究区降水量、干燥度、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等气象变量进行了分析,对研究区农业气象干旱
学位
目前稻田冬种面积低,稻田的复种指数下降,且大多实行长期复种连作,这对自然资源是极大的浪费,同时也降低了土壤肥力。而复种轮作在作物持续增产、维持地力和改良土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消减长期连作在农业生产上造成的障碍,改连作为轮作也是一种常用的农业技术措施,本试验通过设置不同复种方式来研究轮作与连作之间的效益差异,同时对稻田复种轮作系统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对稻田复种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