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文文体及唐代铭文概说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散文发展史中,铭文可算作是最古老的文体之一,铭文的发展演变过程体现出文体发展的一般规律。然而,目前学术界致力于铭文研究的学者不多,虽然有部分学者作了一些开拓性的工作,但大多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概述,对铭文文体本身作细致微观探讨的文章与专著还不多见。本文以文体观念为基本出发点,运用文本研究的基本方法,首先粗略勾勒铭文的起源及其在唐代以前的发展流变过程:萌芽于商周时期,经过秦汉时期的全面发展在魏晋时期文体各方面基本趋于成熟和定型。在考察“铭”字的文字学本源的基础上综合古今学者看法为铭文做出定义:铭文是常题刻于山川、器物或建筑之上,具有记功颂德、警戒和题咏功能的文体。其内涵有三:铭文作为一种文体其所反映的是由其题刻载体所生发的内容,但也有一部分铭文并没有具体载体,即题刻与否并非铭文归属的判断依据;铭文内容申警戒、赞颂之意,其基本文学表现手法为记叙、议论和描写;铭文的基本文体特征为:润、实、深。铭文的分类存在不同标准,以功用作为划分依据可以将铭文分为祝颂类、警戒类、题咏类三个类别;以铭文的题刻载体和表现对象为划分依据将铭文划分为:器物铭、山川铭、建筑铭和其他类不具备题刻载体的铭文。选取铭文的发展高峰期——唐代作为重点研究阶段,立足作家文本创作,结合时代背景,兼顾铭文文体特征的继承,突出分析各个不同阶段的突破创新,认为:初唐是铭文沿袭古制酝酿新变的阶段;“盛唐之音”在铭文的实际创作中的体现;中唐是铭文创作的高峰期;晚唐是铭文创作呈现回落的阶段。最后综合分析唐代铭文在体制、文学性、思想性三方面的创新得出结论:兴衰更替、潮起潮落是文体发展的一种必然,影响文体兴盛的最重要的原因有三:一是文体自身的内部规律即文体内部构成因素的变化;二是社会文化及精神风貌,社会行为与需求对文体发展的制约作用;三是作家独特的艺术经验与审美感受力、创造力对固有文体模式的推动作用。而此三者也正是铭文在唐代得以全盛的原因所在。
其他文献
鲁迅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动物意象,含几大类近九十种。如此之多的动物成为鲁迅叙事、抒情、言理的工具,承载着作者丰富的感情与深刻的认知。在作品中,这些动物形象已然化为了主观
桐城派是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它秉承程、朱道统,尊崇秦汉及唐宋八家散文,别立门户,自成体系。前后绵延二百余年,归聚作家一千二百多人,创立了系统完整的文章创作理论,留下了极
<正>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聋生能否顺利地融入社会,自足自立于社会,家庭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本文从聋生家庭教育问题的角度入手,通过调查和研究
毕飞宇以其独特的创作追求在文坛上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正如毕飞宇说过的“轻盈而凝重,是我对小说的理解,是我小说的理想。”“轻盈而凝重”是毕飞宇小说的最大特点,存在于
文言小说研究始于20世纪初,郑振铎、鲁迅等老一辈学者做出了突出性贡献。然而,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文言小说研究发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种情况有了很大改观,涌现出
自2018年起,"弱化剧本干扰、记录嘉宾真实生活状态"的纪录观察类综艺呈井喷之势,同时也逐渐出现了主题类似、模式固定、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但《忘不了餐厅》从中脱颖而出,
目的:探讨精神康复联合社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精神康复,观察组在精神康
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文章对幼儿教育管理现状进行研究,指出应借鉴国外幼儿园的管理模式改进我国幼儿园的管理,为幼儿营造良好、健康的成长空间。
奇瑞汽车企业作为中国汽车的后起之秀,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分析了奇瑞汽车企业的国际化趋势及动因,以及奇瑞汽车的国际化
本文以虹影的小说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来发现虹影小说中的独特性,从而说明虹影小说是女性小说的“新书写”。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虹影小说的创作情况以及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