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斑岩型铜矿多尺度遥感找矿模型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orbestc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三江”,因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而得名,西南三江地区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欧亚版块与印度板块交接部位,是东特提斯的主要组成部分,因其复合造山作用突出,该地区成矿复杂、多样。区内具有运动强烈的多期次构造活动,岩浆岩活动及变质作用,成矿作用显著,具有非常优越的成矿环境,是我国极其重要的铜、铅锌、金、银等多金属富集区,全球较为罕见的多金属成矿域,一直是我国进行找矿工作的热门地区之一。本文在收集研究区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由于研究区范围较大,为了更好的利用遥感技术认识研究区成矿规律与能够更准确的进行研究区成矿预测工作,本文将研究区分为三个尺度进行研究(典型矿床尺度、矿集区尺度、成矿带尺度)。选取区内中部香格里拉矿集区,作为矿集区代表,选取香格里拉矿集区内规模最大的普朗斑岩型铜矿典型矿床,作为典型矿床代表。按照普朗典型矿床、香格里拉矿集区、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的顺序,首先对矿集区内典型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充分的认识,并进行分析,建立典型矿床遥感找矿模型,进而总结矿集区的成矿特征与成矿规律,建立矿集区遥感找矿模型,最后在此基础上,将矿集区的成矿特征与成矿规律放大到成矿带宏观背景上,直接确定成矿带找矿标志,建立成矿带遥感找矿模型,并圈定找矿远景区。对此,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1)对研究区内各尺度对应区域进行多源数据资料(地质资料与遥感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普朗典型矿床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对对区内围岩地层、构造、蚀变分带及遥感异常情况验证开展了详细的研究工作。充分了解了其地质背景和成矿模式后,总结并利用ASTER结合World view遥感影像提取普朗典型斑岩型铜矿床的找矿标志,随后在ArcGIS平台建立的300m×300m标准网格地质统计单元中,进行定量化分析,得到了普朗典型矿床6个有利控矿变量:线性构造异常,线环交点异常,地质复杂度异常,有利成矿岩体复杂度,有利成矿隐伏岩体复杂度,遥感蚀变异常,其中岩体复杂度与矿体的相关性最大,其次为遥感蚀变异常、线性构造异常,地质复杂度、线环交点密度,和隐伏岩体复杂度,说明该区岩体与线性构造对该区矿体具有很好的指示性作用,据此建立了普朗典型矿床遥感找矿模型。(2)在对普朗典型矿床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并镶嵌多景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所提取找矿标志,随后在ArcGIS平台建立的2km×2km标准网格地质统计单元中,进行定量化分析,得到香格里拉矿集区5个有利控矿变量:遥感构造异常、线环交点异常、有利成矿地层、有利成矿岩体和遥感蚀变异常。将区内已知铜矿点根据其规模大小,做相应缓冲区后分析其与控矿变量的相关性:线环交点密度中高值区,线性构造异常中高值区,有利成矿岩体,有利成矿地层和遥感蚀变异常高值区的相关系数依次减小,据此建立矿集区遥感找矿模型,为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斑岩型铜矿的成矿规律做好基础准备工作。(3)在总结矿集区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将矿集区的成矿特征与成矿规律放大到成矿带宏观背景上,直接确定成矿带找矿标志。镶嵌多景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所提取找矿标志,并在ArcGIS平台建立的10km×10km标准网格地质统计单元中进行量化,得到成矿带4个有利控矿变量:线性构造异常、有利成矿地层、有利成矿岩体和遥感蚀变异常。将区内已知铜矿床根据其规模大小,做相应缓冲区后分析与控矿变量的相关性:有利成矿地层变量相关性系数最大,其次为线性构造异常变量,岩体有利度变量、遥感蚀变异常变量,据此建立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遥感找矿模型,综合叠加分析后圈定成矿带找矿远景区。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