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静脉穿刺是医院中常规的诊疗手段,广泛应用于静脉采血、输血、置管和点滴等场景。静脉穿刺通常靠医护人员手动完成,穿刺失败率较高,尤其是在诸如新冠肺炎疫情中容易造成医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脉穿刺是医院中常规的诊疗手段,广泛应用于静脉采血、输血、置管和点滴等场景。静脉穿刺通常靠医护人员手动完成,穿刺失败率较高,尤其是在诸如新冠肺炎疫情中容易造成医护人员交叉感染。因此,使用机器人代替医护人员执行静脉穿刺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在第一代静脉穿刺机器人的原理样机的基础上,设计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静脉感知定位算法和视觉引导与力反馈结合的控制策略,以实现机器人的感知与控制。首先通过分析医护人员执行静脉采血的过程,设计机器人执行静脉穿刺的流程,并结合人体静脉特征提出机器人的设计指标。在第一代原理样机的基础上,设计一套多层控制系统,并分别完成感知与决策层和本体控制层硬件的选型。在硬件的基础上,使用模块化设计方法设计软件系统架构。然后在已有感知与决策层硬件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静脉感知与定位算法。算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静脉图像处理,实现静脉在二维图像中的定位,算法分为滤波降噪、图像增强、阈值分割、形态学处理和骨架提取等步骤;第二部分为立体匹配算法,本文借鉴跨尺度代价聚合框架,设计立体匹配算法,使用高斯降采样得到不同分辨率下的图像集,在不同分辨率下进行代价计算和代价聚合,然后再计算视差,在保证匹配精度的同时提高运算速度。之后进行机器人本体控制,包括基于遗传算法的轨迹规划和基于穿刺力反馈的阻抗控制。轨迹规划中首先根据穿刺决策选择出易于穿刺的预备位姿,然后使用遗传算法进行零位和预备穿刺位姿之间轨迹的优化,得到最优时间规划。在机器人的控制方法中,本文引入基于穿刺力反馈的阻抗控制,实现视觉引导与力反馈控制结合的控制策略。最后本文设计仿真和实验环节。实验环节中,在硬件方面改变光源条件,在算法上采用不同图像增强算法,对比图像处理结果。仿真环节包括控制策略的仿真和软组织穿刺仿真。控制策略仿真用于验证基于穿刺力反馈的阻抗控制,研究不同阻抗参数下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软组织穿刺仿真用于模拟人体组织穿刺过程,研究穿刺过程中的穿刺力,研究不同进针角度、位置和速度下穿刺力的变化情况。
其他文献
近年来,互联网的社会属性逐渐超越工具理性,成为制约乃至型构社会基本关系网络和组织形态的一个重要因素。日益发展的自媒体技术和多元化的表达渠道,在拓宽民众言论表达的同时,也导致网络诽谤犯罪行为日渐猖獗,使得对网络言论秩序进行有效治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诽谤犯罪解释》)等相关司法解释试图通过承认片面共犯和帮助行为正犯化的
服装一直占据电子商务网络零售业的很大比重,现阶段服装展示手段主要以二维图像为主。这种传统的展示方法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的展示需求,但与三维展示效果相比,始终缺少真实感,
模糊集值信息系统是指其信息值都为模糊集的信息系统.同态是研究它们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工具.本文研究了模糊集值信息系统及其基于数据压缩的同态.第一章,给出了模糊集值信息
为提高计算机仿真水墨扩散真实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逻辑数据Petri网的水墨扩散算法,建立水墨扩散仿真模型,并在宣纸模型上模拟水墨扩散的动态效果。本文首先从计算机仿真水墨扩散问题的研究背景开始,介绍了水墨扩散计算机仿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对本文所用Petri网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包括逻辑Petri网和逻辑数据Petri网等理论。然后分析水墨扩散的方法和条件,根据水墨扩散条件建立宣纸模型,并在宣
随着web2.0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对于图片的理解程度逐渐趋于语义层面,对图像内容的识别和分类的研究也不再仅限于传统的底层特征。静态图像行为识
当今时代,现代社会正逐步向智能世界迈进,使得具有刺激响应性的智能材料被大量制备并被广泛应用。其中具有光响应性的发光材料随着研究者们对固态发光分子的深入研究而逐渐被开发,并被制备成光电器件在多种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基于氰基取代二苯乙烯型分子的合成及其优良的发光特性和光响应性的发现,为具有光响应性的智能高效的固态发光分子的设计与合成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以氰基取代二苯乙烯基(CS)为基本单元,设计
在室外环境中,通过GPS进行定位的技术已经较为完善,但在室内环境里,由于建筑物的遮挡和室内环境复杂等原因,GPS定位精度较差,往往通过移动机器人自身携带的传感器获取位置信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带干旱区域,中亚地区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中产生巨大影响而倍受关注,亚洲内陆干旱化是晚新生代以来全球气候恶化的重要标志。亚洲内陆也是耦合全球海-陆-气
光致电化学(Photoelectrochemical,PEC)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高效、灵敏的分析方法,兼具光学分析和电化学分析的优点,为肿瘤的诊断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在PEC生物传感器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