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调查吉林省2所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精神科护士,了解精神科护士情绪智力、职业倦怠现状,探讨影响精神科护士情绪智力及职业倦怠的因素。关注精神科护士的心理状况,降低职业倦怠度,稳定护理队伍。为护理管理者全面了解情绪智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实现对精神科护士有效、高效的管理。方法2013年9月~2013年11月在吉林省2所精神专科医院整群抽取205名精神科护士实施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情绪智力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三部分。将收集的数据利用EpiData3.0软件录入,并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精神科护士的情绪智力总体均分为4.71±0.45分,处于中等水平;情绪智力四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自我情绪评价、情绪运用、他人情绪评价、情绪控制”。2.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总体表现在个人成就感维度方面,个人成就感中度占17.10%,重度占66.30%。3.不同性别、婚姻状况、聘用方式、年龄、护龄、学历、职称对精神科护士情绪智力、职业倦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精神科护士情绪智力总体及各维度与情感耗竭、去人格化维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与个人成就感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5.情绪控制显著影响职业倦怠中情感耗竭程度(p<0.01),并为负向影响;情绪控制、自我情绪评价、性别、年龄(≤25岁)、聘用方式影响职业倦怠中去人格化程度(p<0.05),其中性别为正向影响,情绪控制、自我情绪评价、年龄(≤25岁)、聘用方式为负性影响;情绪控制、情绪运用、职称(护师)、自我情绪评价、婚姻影响职业倦怠中个人成就感程度(p<0.05),且均为正向影响。结论1.精神科护士情绪智力处于中等水平,有待提高。2.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较重,主要表现在个人成就感维度上,需要提高精神科护士的成就感。3.人口学资料对精神科护士情绪智力、职业倦怠水平存在差异,其中性别、年龄、职称、婚姻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尤为显著。4.情绪智力可以影响职业倦怠的程度,其中情绪控制对职业倦怠最具有预测作用,因此建议护理管理者应提高自身及精神科护士情绪智力水平,更好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并且注重护士个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