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也受益良多。经济全球化不仅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扩大的市场,也为发展中国家通过对外贸易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发展中国家在逐渐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将吸取发达国家先进的文明成果,不断推动本国思维观念的更新及经济体制的成熟和完善,从而改变“制度稀缺”的状态,走向现代化。中国和印度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通过自身的经济改革迅速崛起的两个发展中大国,它们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新生力量,其增长速度不仅让那些急于摆脱贫困的发展中国家羡慕不已,而且,也令学术界产生了探究其各自经济发展轨迹并加以比较的浓厚兴趣。中国和印度是两个可以进行比较的国家。它们的可比性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首先,它们都是发展中的大国,它们位于同一个地区,都有着广阔的领土、众多的人口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其次,中印两国都是世界文明古国,且都有长期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不幸历史和共同遭遇,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时间几乎相同。最后,中印两国独立后所面临的经济和社会局面非常相似,两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起跑线”一样,中印两国在经济管理体制上或多或少地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均实行重化工业优先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印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日趋明显,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刻不容缓。由于中印两国存在着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根本性差异,导致了两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型时选择了不同的改革道路,却不约而同地实现了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因此,全面系统和综合地比较中印两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分析两种模式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评价两种模式的可持续性,这不仅发人深省,而且为中国今后实现持续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运用相关的经济发展理论和分析方法分别对中印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实证分析的结果对改革之后的中印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最后对中印两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定性的分析。在对中印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和比较时本文采用了以下三种分析方法:第一,经济学分析方法。本文运用经济发展理论所阐释的经济增长的源泉和路径对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中印两国启动并实现经济增长的依赖要素、基本手段和具体途径。第二,历史分析方法。本文对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以两国独立后的经济发展历史为线索,以实证资料为依据,尊重历史,分析现状,强调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以便对中国和印度的改革和发展道路做出符合历史实际的正确评价。第三,比较分析方法。在对中印经济发展进行横向比较时,分别从初始条件、发展机制和发展成果三个方面对中印经济发展作了深入细致的横向比较,从中挖掘两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特征。同时,本文又对改革前后的两国经济分别进行了纵向比较,以此说明正是改革开放的制度创新启动了两国经济的增长。本文的基本内容由下述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并对与本文相关的经济发展理论及中印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评述,同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结构及主要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经济发展模式的界定与分析。本章根据经济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对本论文中有关中印经济发展模式分析中重点使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进行解释。第三部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分析。本章在分析中国经济发展初始条件的基础上,将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分为改革之前的中国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和改革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每个阶段的发展模式分别从模式特征、发展绩效和存在问题三个方面加以阐释。第四部分:印度经济发展模式分析。本章在分析印度经济发展初始条件的基础上,将印度的经济发展模式分为改革之前的传统的混合经济模式和90年代自由化改革后的印度经济模式,每个阶段的发展模式同样分别从模式特征、发展绩效和存在问题三个方面加以阐释。第五部分:中印经济发展模式比较与启示。本章首先比较了中印经济发展模式的异同;其次从经济规模、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综合发展指标四个方面比较了中印两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绩效;接着对中印经济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中印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的若干启示。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结束语,着重阐述了中印经济崛起的意义。中国与印度的和平崛起的意义主要有减少贫困、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以及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可供参考的经验等。